关闭

我们如何善于替别人着想?

2011-04-25 雨露文章网

人生在世应以慈悲为怀,杀生是一件极其残忍的事情,所以,这种行为常常被禅宗所指责和反对。禅宗主张,人人都应该富有慈悲之心,不应该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而去肆意地伤害他人。

其实,禅宗的这种观念,具体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就是要求人们要善于替别人着想,而不是凡事都从自己的私利出发。

替别人着想,虽然只有区区几个字,但是要真正地实施起来却并非易事。因为,替自己着想容易,而替别人着想却需要具有慈悲的关爱之心才行。

能否“替别人着想”,经常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马路上有一块石头,肯替别人着想,就会随手将它拿到一边,免得行人被绊,或汽车碰到时伤人。进出玻璃弹簧门,在推门之后,看看后面有无人跟进,如有则挡一挡门,免得后来人被撞。坐电梯时,发现有人赶过来,不妨按住开门键,等等后上的人……这些都是举手之劳的小事,但往往从这些小事上,就能看出你是否肯替别人着想。

美国着名的舞蹈家邓肯有一段话说得十分深刻:“一个被人称为自私自利的人,并非只因为他寻找自己的利益,而在于他经常忽视别人的利益。”一个人人品的高下或者是否真正为别人着想,经常可以从一些不经意的小事看出。

明朝的吕坤把“肯替别人着想”视为“第一等学问”,是因为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不是懂得一些所谓为人处世的技巧、窍门就能做到的。这是人的真品行,真性情,是任何技巧和方法都代替不了的。有钱人会善心大发,捐一所大楼或一笔巨款;政客会蹲下身子,去亲吻一个贫穷的孩子。但他们是真正在“替别人着想”,还是在“表演”,明眼人是能看得出来的。

“肯替别人着想”,是毛泽东倡导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高尔基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这是高尔基一生奋斗的经验之谈,而且他的这句话也充分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替别人着想,就是替自己着想。

一个富翁忧心忡忡地来到一所十分着名的心理诊所,他去请求心理医师的帮助:“我虽然有了金钱,但却感觉不到幸福,我甚至不知道应该用这些钱来做些什么?www.vipyl.com请告诉我,它能买来欢乐和幸福吗?”

心理医师让他站在窗前,观看车水马龙的大街,问他看到了什么,富翁说:“来来往往的人群,多么美妙啊!” 心理医师又把一面很大的镜子放在他面前,问他看到了什么,他说:“我看到了我自己,我很沉闷。”

心理医师道:“是啊,窗户和镜子都是玻璃制作的,不同的是镜子上镀了一层银粉,单纯的玻璃让你看到了别人,也看到了美丽的世界,没有什么阻拦你的视线。而镀上银粉的玻璃只能让你看到你自己。金钱就是那层银粉,是金钱蒙住了你心灵的眼睛,你守着你的财富,就像守着一个封闭的世界。”

富翁得到启示,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就尽可能去资助那些困难的人,把自己的仁爱和关怀带给他人,而得到帮助的人则用无尽的感激和祝福报答他。富翁从中得到了欢乐,心情也逐渐变得开朗多了。

是啊!心灵的眼睛一旦被金钱所蒙蔽,那么就只能看见自己而看不见别人,这样心中当然就没有欢乐了。

当前分类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分类

原来这就叫“圈子定律”

眼睛纯净,才能看见美丽的风景; 心灵干净,才能拥有纯粹的感情。 “圈子定律”来源于社会学里很著

人生的两个机会(深度好文)

美国加州有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在2003年的冬季大征兵中他依法被征,即将到最艰苦也是最危险的海军

无法重来的一生 (写得真好)

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这中间的过程就随心

一个人真正的资本(深度好文)

一个人真正的资本,不是美貌,也不是金钱,而是人品。 人品是生活的通行证,在冷峻又善变的时代,人

人到中年,不要自作多情(深度好文)

不知不觉,已经年过四十,到了中年。还没来得及一场高空遨游,毛羽就已经被风雨和荆棘打落得七零八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