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佛学里,“智慧”是梵语翻译过来的,跟汉语的“智慧”含义并不完全一样。
2、智”跟“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3、“慧”的解释是抉择,能够分辨清楚是正确的还是错误,这种能力是众生第六意识本来具有的功能,佛教称之为“识”。
4、“识”的解释是了别,就像电脑辨认信息的功能,这是人心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
5、佛学的“慧”跟世俗讲的“慧”基本上是一致的。
6、佛学中的“慧”分为三种:闻慧、思慧、修慧。
7、闻慧,指学习佛法教理之后,完全理解了它。
8、思慧,是指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再加上修行的体会,得到领悟,把道理完全弄清楚了,变成自己的一种哲学观、世界观、人生观。
9、思慧既包含逻辑思维,又超越逻辑思维,可以用来指导修行,但是也不大得力。
10、修慧,是经过修行得到实证的智慧,这种智慧既是“慧”,也是“智”。
11、“智”的梵语是“般若”,可以翻译成智慧,但是佛法里面的“般若”跟世俗的“智慧”含义不一样。
12、智是一种能力,是一种认识,但是与世俗的认识能力完全不同,它是不需要经过推理的一种很直接的智慧。
13、“智”里面肯定有“慧”,但是“慧”里面不一定有“智”。
14、“智”非常难以用语言表达,即使讲出来也很难被人理解,因此只有经过修行证悟,才能完全明白。
15、“智”在佛法里面,尤其在《阿含经》里分为两种,一种是“法住智”,一种是“涅槃智”。
16、佛法的心髓并不是“法住智”,“法住智”也不是佛法所独有。
17、佛法超越其他文化、学问的智慧,主要表现在“涅槃智”,它也是佛法智慧的心髓。
18、涅槃智就是禅宗讲的涅槃妙心,所需开悟、了悟的内容,是通过修行证得涅槃所获得的智慧,既是佛法的出发点,也是佛法的归宿。
19、涅槃智是普通人的经验、知识里都从来没有的。
20、涅槃,是一般人从来没有经验过的,所以就无法用现有的语言来描述清楚,也就无法交流。
1.你之所以过得太累,主要源于你太过于敏感,又太过于心软。事事为别人着想,即使有一天你撑不住了,累
1.不要同一个傻瓜争辩,否则别人会搞不清到底谁是傻瓜。 2.想法太多,顾虑太多,让自己无法前进。仔
1.生活就像一杯白开水,你每天都在喝,不要羡慕别人喝的饮料有各种颜色,其实未必有你的白开水解渴,人
1. 别活的跟支烟似的,让人无聊时点起你,抽完了又弹飞你,记住你要活的和毒品一样,要么不能弃,要么
1.你走过的每一条弯路,其实都是必经之路,你要记住的是,你永远都无法借别人的翅膀,飞上自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