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穷人吃不了奋斗的苦,富人吃不了生活的苦

2017-06-30 雨露文章网

我最近在网上看到了这么一句话:“穷人吃不了奋斗的苦,富人吃不了生活的苦。比如富人可以为了一个渺茫的机会四处打听消息,硬着头皮学习,起早贪黑的准备,穷人吃不了这个苦。穷人可以冬天冷风里等公交车,下车再提着大行李走很远的路,富人吃不了这个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看这句话,不无道理。

不是不吃苦,而是要吃苦吃得有价值。

我们已经进入了物质稳定饱和的年代,不管男女,学会如何很好地照顾自己,是对成年后我们自己的基本尊重。

无需为了节省几块钱去更远的超市买水果,也无需节省自己的生活开支去跟四五个人住群租房,生活的吃苦并不能带给你任何积极的改变。

但是,该吃的苦也一个都不能落下。

挑夜灯看过的书,熬着红血丝加过的班,平日上班周末上课的连轴转,这都是换取一份事业的等价条款。

我并不倡导无价值的吃苦,比如省吃俭用只为买一个包包,再或者住在郊区每天花长时间上下班,这些吃苦只会消耗你自身的能量,并不值得你去吃苦。

出差后提着行李箱辗转几经坐地铁到达宾馆的辛苦,相比较于出差后在冷风里等待要拜访的客户,前者看似很辛苦并节省了一些钱,却在奔波中消耗了自己的精力;而后者虽然也看似很辛苦,但是花出去等待客户的时间可以让你为事业多一次新的尝试,不管结局好坏,你都会有收获。

吃该吃的苦,别白吃苦。一切量力而行。

月收入10000的时候没必要去租超过5000的房子,选择稍远一点的房子但是有阳光,远比住在市中心的老公房要好得多,前者给人带来的愉悦感更多。

如果真的家庭条件不好,要背负债务或者要给父母赡养费的时候,在本身处在事业爬坡过程或者创业中并没有那么多钱的阶段,也的确需要处处节省,这个时候什么苦都得吃。

毕竟每个人的生活准则和条件天差万别,总之:规则告诉你,其他一切量力而行。

在经济学里有一个关于“成本”的理论。

一种成本是我们用眼睛看到的、清楚地记住在会计本上的数据,即会计成本。另一种是我们看不到、虚拟、有可能会发生的机会成本。

比如最近北上广大热的网红茶,任何一个时段都是人满为患的状态。

我看到很多姑娘排队穿着短裙在忽冷忽热的春天瑟瑟发抖地站在商场外面排队,一排就是一两个小时只为买一杯茶发个朋友圈的时候,这种等待的时间就是机会成本;而这个排队的时间你完全可以看几页书背几页单词,回客户一两个邮件,所以我从来不会花时间去排队等一杯网红茶。

同理,吃苦也是有成本的。

一种吃苦是你每天起早贪黑,从来不打车都是地铁公交,吃饭都是馒头包子,这是一种看得见的成本,在家苦学英语,一个人每天上课加班深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这是看不见的成本。

不管能否看得见,吃苦这方面,尽可能多的去衡量,这个苦吃了对自己的事业是否有价值,比单纯无谓的标榜吃苦要重要的多。

当然,吃苦的成本理论,也是相对性的,越是没有能力的人越是没有选择权,必然什么苦都要吃,也没有任何选择和思考过程。

是的,我就是这样一个不喜欢在生活上吃苦的人,但是事业的苦,甭管多大, 都得吃得下。

把时间和金钱用在刀刃上,不该吃的苦别吃,腾出更多精力,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当前分类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分类

真心难有,知己难遇

认识人很多,真心没几个 朋友有无数,知己太难有 人识人,心见心 陌生到熟悉,是缘份 看穿

人生已过半,中年心最安

时光匆匆,时间无情, 转眼之间又一年, 人生已过半,年龄不细算, 且活且珍惜,且过且安逸。

趁我们还未老

趁我们还未老, 不要忧愁和烦恼, 是非恩怨别计较。 当下艰难,别想太多, 余生不长,快乐

宁愿身累,不愿心累(精辟)

生活有压力,不得不背负, 心里有伤痛,不得不隐忍, 脚下有坎坷,不得不坚持, 眼中有泪水

心不善,人不正,吃斋念佛没有用

做人,头顶天脚踩地, 全凭一身正气。 为人,行得正站得稳, 背后不怕议论。 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