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读书,让容颜和灵魂变得优雅

2017-09-25 雨露文章网

1. 最好的化妆是读书

宋朝诗人黄山谷(黄庭坚)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林语堂将这句话解释为,你三日不读书,别人就会觉得你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往往是乏味的因而是不让人喜欢的。

周国平解释为,自己三日不读书,就会觉得自惭形秽,羞于对人说话,觉得没脸见人。

这两个人,一个是说读书能让人变得优雅,面目宜人;一个是说,读书让人自信,提升对自己的容颜和气质的自信力。

我们可以称读书是我们最好的化妆,一个人最好的装扮就是读书,书卷气。

一位台湾化妆师说道:

“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

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和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

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思考、多欣赏艺术……”

人的容貌自会有好差,虽说通过化妆差的容貌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改观。

但不过只是做一些表面功夫,而读书带给我们的该表是由内而外,由里及表的升华。

在读书方面,曾国藩认为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他说,“书味深者,面自粹润。”

读书体味得深的人,面容自然纯粹、滋润。

读书可以训练一个思维敏捷的人,可以造就一个成熟稳重的人,可以培养一个前途无量的人。

品读一本好书,就像跟智者交谈,获益良多;就像走进一座宏伟的宫殿,时而曲径通幽时而殿阁巍峨·····

读书才是一种高贵灵魂的香味。

读书,就是给我们的气质化妆,给我们的灵魂和骨相化妆。

2. 如何把书读成自己的

网络上曾流传过几句有意思的话,与君一起共勉:一天不读书,无人看得出;一月不读书,开始会爆粗;一年不读书,智商输给猪。

这句话只讲读书的重要性,却忽略了读书的方法。

我们身边总有这样的人,读了很多书,却言之无物,生活中也没有改变,气质和学养没有提升。这种人就是没有把书读成自己的。

读书,能否真正提升一个人的气质,关键取决于读书的目的和读书的方法。

如果,功利心十足、或者只求死记硬背,恐怕坐拥不大。哪怕读得再勤奋再多,亦无济于事,充其量,不过沦为“两脚橱柜”而已,与提升气质无关。

《传习录》记载,一朋友问王阳明:“读书不记得如何?”

王阳明回答说:“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

王阳明说:“只要理解了就行,为什么非要记住?其实,理解已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心的本体光明,让书中德道理成为自己的。”

书的价值,来源于读者的创造。

《周易》《道德经》《论语》这些书都是无价之宝,但你不读就与你没关系,对你来说就一文不值。

你读了,没有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最终也只能是死读书,成效不大。

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够体认书的价值,也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够把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以及自己的价值,并呈现在我们的创造性工作的成果中。

这才能把书读成自己的,真正起到改变气质,养才气的效用。

当前分类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分类

人,越懂事,越委屈

人, 越坚强,越没人帮助, 越懂事,越没人在乎, 越大度,越没人看重。 不管你多么善解人

狼的野心,值得学习

狼, 虽然凶残,但是勇敢, 不会学狗,夹着尾巴逃走。 狼, 虽然冷酷,但是重情, 不伤同类

真心难有,知己难遇

认识人很多,真心没几个 朋友有无数,知己太难有 人识人,心见心 陌生到熟悉,是缘份 看穿

人生已过半,中年心最安

时光匆匆,时间无情, 转眼之间又一年, 人生已过半,年龄不细算, 且活且珍惜,且过且安逸。

趁我们还未老

趁我们还未老, 不要忧愁和烦恼, 是非恩怨别计较。 当下艰难,别想太多, 余生不长,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