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以“拙”见智,精明人生

2017-10-11 雨露文章网

老子云:“大智若愚。”真正的智者看起来就像愚笨的人似的。“拙”字的象形是一只手和一个工具,手无法熟练地使用工具,因此《说文解字》中对“拙”的解释是:“不巧也。不能为技巧也。”有的人虽然不精通工巧之技,但却可以懂得人生的大智慧。因为不聪明,他们只能勤下苦功,将眼光放在更宏远的地方,从而能够另辟蹊径、独具匠心,最终到达普通人无法企及的人生高度。

清朝时湘乡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说是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短短的文章,朗读了多少篇还背不下来。一小偷本想等他入睡之后偷窃。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睡。小偷忍无可忍,跳出来大叫:“这种笨脑袋,读什么书?”然后把文章背诵了一遍,扬长而去。这个笑话并非空穴来风。曾国藩能够打通科举这条路,靠的完全是“笨劲”。父亲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在他身上培养起超乎常人的勤奋、吃苦、踏实精神。但另一方面,曾国藩又是个极为“精明”的人。他是高明的军事家、战略家。太平军起,举国束手无策。只有他剑走偏锋,以超人之胆识创立湘军,并提出了“以上制下、取建瓴之势”的平定太平军战略。剿灭太平军之后,曾国藩的功名事业如日中天,他却极度冷静,在大盛之中察觉大衰的先机,毅然上疏请求辞去节制四省的大权,并采取果断手段,裁撤湘军。他一生出将入相,没有大的蹉跌,在传统官场上像他这样善于审时度势的成功者并不多见。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很独特,那就是尚“拙”。正是与众不同的“笨拙”,成就了曾国藩非同一般的精明和高明。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中国式思维尚直觉,重体悟,善类比,却轻逻辑。那些才子、文人的思绪常如天马行空,不循规矩,任意跳跃,因此很容易跳过真理与谬误之间那小小的一步距离。但曾国藩“拙”的思维方式,却能避免这一中国式思维的局限和弱点。重视实证、重视逻辑、重视差别,看似愚拙费力,但正是严谨密实的大智慧。

笨拙有笨拙的好处。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经历过太过挫折,因此抗击打能力特别强;不懂投机取巧,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不留死角。这样才能收获扎扎实实的成功,赢得真正精明的人生。

当前分类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分类

人,越懂事,越委屈

人, 越坚强,越没人帮助, 越懂事,越没人在乎, 越大度,越没人看重。 不管你多么善解人

狼的野心,值得学习

狼, 虽然凶残,但是勇敢, 不会学狗,夹着尾巴逃走。 狼, 虽然冷酷,但是重情, 不伤同类

真心难有,知己难遇

认识人很多,真心没几个 朋友有无数,知己太难有 人识人,心见心 陌生到熟悉,是缘份 看穿

人生已过半,中年心最安

时光匆匆,时间无情, 转眼之间又一年, 人生已过半,年龄不细算, 且活且珍惜,且过且安逸。

趁我们还未老

趁我们还未老, 不要忧愁和烦恼, 是非恩怨别计较。 当下艰难,别想太多, 余生不长,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