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大道至简,知足便能常乐

2017-10-23 雨露文章网

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是拷问灵魂的终极问题。

老子《道德经》:“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越是真理的就越是简单的。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写过这样一个短篇故事:

有一个农夫,每天早出晚归地耕种一小片贫瘠的土地,累死累活,收效甚微。一位天使可怜农夫的境遇,就对农夫说,只要他能不停地跑一圈,他跑过的地方就全部归其所有。

于是,农夫兴奋地朝前跑去。跑累了,想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可想到天使的话又拼命地再往前跑⋯⋯

有人告诉他,你该往回跑了,不然你就完了。可农夫根本听不进去,他只想得到更多的土地,更多的金钱,更多的享受。

最终,他心衰力竭,倒地而亡。生命没有了,土地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

被物欲左右的人往往只有小聪明,层次较低。

他们没办法拒绝享乐与奢靡,没办法抗拒所有肤浅的事物,所以他们不能静心静气的去学习,故而人生也只能止步于此,无法再上升一个层次。

人们常常被物欲左右,殊不知:朴素,简单,是抵制肤浅与浮躁最好的方式。

周恩来总理有一套睡衣和睡裤,颜色都褪光了,可还是穿破了就补,一直穿到他逝世。他一条浴巾用了20多年,正反补了14块补丁,住院时,还把它当枕巾。

一顶帽子都破了,他还舍不得扔掉。一双夏天穿的黄颜色的皮凉鞋,一双春、秋、冬穿的黑皮鞋,穿了20多年,修补过多次,却依然坚持不换,工作人员几次给他换鞋底,都是利用他睡觉的时间修理的。

过素简的生活,能专注,能擦亮敏感度。

当一个人能透过纷呈的世相,探知到内在的本源时,那种真正大彻大悟的心境,便是素简。

层次越高,活得越简。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西蜀的丞相诸葛亮,以神机妙算而闻名。他为子孙的打算,也是算计得比较久远的。他在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曾特意说到他的儿子诸葛瞻:“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正器耳。”

诸葛亮担心的是:聪明过早外露,容易自满自足,反而成不了大器。所以他给诸葛瞻起的名字叫做“思远”。

怎样才能有远大的志向呢?诸葛亮在给儿子的信中指出了两个条件:一个叫静,一个叫俭。

他的家训《诫子书》中这样写道: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才会有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老子》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白居易在《问秋光》中写道:“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

世上的东西千千万万种,我们并不需要每种都要拥有,你所需要的,不过是那些剔除了外界的扰乱的,真正你所需,所动心的东西。

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

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当前分类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分类

人,越懂事,越委屈

人, 越坚强,越没人帮助, 越懂事,越没人在乎, 越大度,越没人看重。 不管你多么善解人

狼的野心,值得学习

狼, 虽然凶残,但是勇敢, 不会学狗,夹着尾巴逃走。 狼, 虽然冷酷,但是重情, 不伤同类

真心难有,知己难遇

认识人很多,真心没几个 朋友有无数,知己太难有 人识人,心见心 陌生到熟悉,是缘份 看穿

人生已过半,中年心最安

时光匆匆,时间无情, 转眼之间又一年, 人生已过半,年龄不细算, 且活且珍惜,且过且安逸。

趁我们还未老

趁我们还未老, 不要忧愁和烦恼, 是非恩怨别计较。 当下艰难,别想太多, 余生不长,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