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如何恰当地表达愤怒?

2017-10-23 雨露文章网

—01—

如何恰当地表达愤怒

这是个好问题。因为人们都想着压下怒火,却从来不提如何表达愤怒。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只是一时爽,单纯的表达愤怒是引鸩止渴。

很多人的问题在于把愤怒当作心理分析的终点,愤怒就愤怒了,发泄就发泄了,伤害就伤害了,这样却无法触及到核心问题。

心理学上,我曾自己总结过几种愤怒的情境:

当利益受损的时候;

当期望受挫的时候(主要);

当被忽略的时候;当嫉妒别人的时候;

当觉得自己被侵犯的时候(个人规范);

当觉得他人被侵犯的时候(社会规范);

—02—

愤怒是一种“次级感受”

大部分情况下,愤怒只是一种次级感受(secondary feeling),与悲伤,羞耻等构成情绪群(cluster)。用通俗的话来讲,愤怒不是核心感受。

当我们期望受挫的时候,我们希望自己得到尊重却受到侮辱,我们希望自己被肯定却遭遇贬低,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原始感受是受到伤害(如果归因到他人故意,会加剧愤怒)而产生的悲伤,焦虑。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感受和承认这种悲伤并不容易,也不安全,因为这往往意味着自己的脆弱,还会引发一些对自身的焦虑。

“我好没用,对方这样就伤害了我”;甚至还会自责,“我怎么可以因为这个就生气呢”。这样的知觉本身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如果我们分享这种脆弱,委屈,别人会不会认可我们?会不会同情我们?会不会离我们而去?

—03—

愤怒是一种防御姿态

这时,愤怒作为一种防御姿态,由自己指向别人,保护了我们的脆弱和委屈,也阻止别人进入我们的内心,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生气的缘由。

那些温和的人有着一套逻辑,我都已经这样忍让了,对方应该会适可而止。这样的逻辑本身又包含着一个期望,我希望别人理解我,当别人未能表达这种理解的时候,期望会再次受挫。

如果认为是自己的忍让换来对方的变本加厉,“一定是我太过温和,温和到xx都会欺负我”。

这里面还隐藏着一个不合理的信念:理解自己是别人的事情。这样就把原因归结到自己的温和,换而言之,也认定了对方的铁石心肠。

不仅如此,很多时候这些人还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这套温和的行为模式是否正确,采取的策略就是经常性的表达愤怒。

周围人的避让会让自己的地位得到无形的提高,获得心理优势,从而补偿了自己的悲伤,避免了自己的恐惧。

—04—

不要单纯表达愤怒

知觉到这一层面非常关键,不要单纯的表达愤怒,更要坚定地表达愤怒背后隐藏着的委屈,焦虑本身。

因为表达这些本身就是一种让别人了解自己底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最好指着自己(我怎样怎样),而不要指着别人(你怎样怎样),不要对别人做价值判断。

但比这更重要的是,一个合理信念的树立“让别人理解自己,这是自己的责任”和一个合理期望的养成“即使我表达了自己,别人不一定会理解自己”,以及时时刻刻接纳自己的准备。

—05—

PS.预想大家的问题

消解愤怒本身是在否定愤怒的价值,不要迷恋于转移注意力,换位思考等方法,我不提倡万事皆忍;

民间心理学喜欢说,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但这没用,这话只是听起来漂亮;觉得没教你如何表达的,仔细看最后一段;通常有人会建议“冷静下来好好想想愤怒的原因”,但愤怒往往很难控制,倒不如在日常生活中增进对彼此的了解。

如果你明白了隐藏在愤怒背后的情感,那么也就不难理解合理信念和合理期望的建立更为重要,故回答如此。

当前分类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分类

人,越懂事,越委屈

人, 越坚强,越没人帮助, 越懂事,越没人在乎, 越大度,越没人看重。 不管你多么善解人

狼的野心,值得学习

狼, 虽然凶残,但是勇敢, 不会学狗,夹着尾巴逃走。 狼, 虽然冷酷,但是重情, 不伤同类

真心难有,知己难遇

认识人很多,真心没几个 朋友有无数,知己太难有 人识人,心见心 陌生到熟悉,是缘份 看穿

人生已过半,中年心最安

时光匆匆,时间无情, 转眼之间又一年, 人生已过半,年龄不细算, 且活且珍惜,且过且安逸。

趁我们还未老

趁我们还未老, 不要忧愁和烦恼, 是非恩怨别计较。 当下艰难,别想太多, 余生不长,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