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真正的修行,是遇见自己

2017-10-24 雨露文章网

他是一位思想巨匠,独倡“知行合一”,发展“心学”,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哲学家;

他是一位军事天才,当皇室出现军事叛乱之时,他力挽狂澜,拯救了明王朝的历史命运;

他是一位诗文英杰,文思似天风浩荡川流奔涌,深林幽谷天心月圆,都见证过他的文辞;

他是一位文化巨擘,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成为“真三不朽”,实现了圣贤的理想;

然而,他的一生却是满地荆棘,充满艰辛曲折,坎坷无限……

抛却自家无尽藏

沿门托钵效贫儿

王阳明曾写过一句:"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托钵效贫儿。"

意思是:抛弃了自家用之不尽、取之不尽的宝藏,像乞丐那样挨门挨户的乞讨,这是一种非常可怜的迷失的状态。他的本意是强调人的良知是内在的,不假外求的。一味外求,只会令人失却自己的本心,亦难以心安。

一个人若总是一味地外求(自己所没有的),而无暇内顾和归回(自己已经有的),就会活得像个乞丐,惶惶不可终日,享受不到真正的安息。

这个自家无尽藏,就是我们的本心。

识得本心,才能开悟

《传习录》上记载,一朋友问王阳明:“读书不记得如何?”

王阳明说:“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

王阳明说“晓得”是第一义,“记得”的第二义,二者有境界高下之分。因为记得只是你记住了书中的话,晓得则是你从自心中发现了书中的那些道理,这就是读书以发明本心。王阳明的回答是:“只要理解了就行,为什么非要记住?其实,理解已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心的本体光明。如果只是求记住,就不能理解;如果只是求理解,就不能使自心的本体光明了。”

王阳明认为,读书的目的是发现自家心体。如果我们读书,不能触动我们的内心,不能在我们内心发现、昌明良知,不能让我本寻找到自己的本心,那么我们将什么也得不到。

只有当学到只存一心,各种知识已彻底融会贯通,有的只是心灵的本能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大脑最深层的功能和奥秘才会得以发现,灵感也会源源不断地激发出来,这就是所谓的自身本体显现了。

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本心”,这一本心实际上也就是我们生命的本原或本质。我们之所以具有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不仅能够视听言动,而且能够分辨善恶、能够感知外物,能够就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推理,根本原因即在于我们具有这样一个“本心”,如果没有这一“本心”,那么我们的全部生命活动就都是不可能的了。

夫恶念者,习气也

善念者,本性也

王阳明在一封家书中说:夫恶念者,习气也;善念者,本性也。人的恶行恶念,都是后天的习气。也就是说,恶总是在人的生长中所养成的、被熏染的。而善念,则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是本性。

人之所以作恶,并非是因为泯灭天良,并非是因为没有善根,而是因为后天养成、熏染的恶习遮蔽了人的本性。根据王阳明的心学,世界上没有十恶不赦的人,只要照见自己的本心,善念必然驱逐恶习,正如太阳驱逐雾气一样。

人修行的过程,就是不断致良知的过程,也就是发明本心的过程。因此,修行不是外求,不是获得财富、地位,甚至不是获得知识,而是要不断除掉遮蔽良心和本心的恶习和障碍物,完完全全发现自我的本心。

当前分类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分类

人,越懂事,越委屈

人, 越坚强,越没人帮助, 越懂事,越没人在乎, 越大度,越没人看重。 不管你多么善解人

狼的野心,值得学习

狼, 虽然凶残,但是勇敢, 不会学狗,夹着尾巴逃走。 狼, 虽然冷酷,但是重情, 不伤同类

真心难有,知己难遇

认识人很多,真心没几个 朋友有无数,知己太难有 人识人,心见心 陌生到熟悉,是缘份 看穿

人生已过半,中年心最安

时光匆匆,时间无情, 转眼之间又一年, 人生已过半,年龄不细算, 且活且珍惜,且过且安逸。

趁我们还未老

趁我们还未老, 不要忧愁和烦恼, 是非恩怨别计较。 当下艰难,别想太多, 余生不长,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