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心无尘,自清静

2017-11-27 雨露文章网

佛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对于这个浮躁的社会来说,能静心寡欲,能安静的回归自己,尤为重要。

时常觉得,宁静应该是一种修心的方式吧!然而,现实总是事与愿违。从来不喜欢喧闹的人,却一直置身于喧嚣。五味杂陈的心事,不能沉淀下来的浮躁,都是一种心态的体现。人只有安静下来的时候,才能冷静客观。心静了,一切自然清晰,看问题的角度也自然深刻。宁静,正如陈年收藏的古董,越是经过时光的沉淀和打磨,越是年代久远就越有价值,就越能存储内涵,磨砺心智。不再走近纷扰,安心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情,落个自在清闲。

人老了,便不喜欢琐碎和争吵,经历多了,就习惯了安静。渐渐地不再去理会喧嚣,学会现世安稳,学会了淡然,面对一切纷扰开始波澜不惊。浮华过后,不再纠结,那清心寡欲的背后,早已不想去争论孰是孰非,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四年前的状态。安静下来,写写文,烦躁时候写写心情,一个人的世界独自享受安静的美。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在和自己独处,并非都需要融入彼此的内心,也无需走进谁的生命里。安置一颗浮躁的心,别让困扰捣乱了心境便好。安静,妥善安放自己的位置,不为了一些纷扰再纠葛了,或许,对于生性孤僻的我来说,回归才是最好的归宿!

生活简单而平静,不张扬,归于平静。这个过程正如盛满水的杯子,装满了酸甜苦辣,绝不是单一的色调。水从沸腾到温热,逐渐冷却,也并非瞬间能做到。这个过程和人的一生极其相似,它要经过成长,经历,磨合,沉淀才能到达一定的阶梯。水无鱼则清,人无欲望才能恬淡,有所顿悟,冰释了膨胀的内心。杯水流逝,慢慢在时间的消耗中蒸发了水的比重,人类依赖的感情也会在不断地彼此漠视中失衡。心的天枰难以称得出分量,水的干涸验证了遗憾的存在,便多了牵绊和纠葛。一切的一切,不是谁的过错,皆是因果。

喜欢安静地独处,渴望漫步在田园。久居都市,想邂逅《桃花源记》的田园美景,清闲自在的梦往往会逐一落空。心中设想,世外桃源该是什么样呢?碧空如洗般湛蓝清澈,远山含黛,山峦迭翠,偶尔有薄雾升腾,微风一吹,瞬间化作一条直线,消散于无形。苍松翠柏常青,百鸟争鸣,花开姹紫嫣红,振翅的蜂蝶飞舞于花间,采集盛放的花蕊间,芳香的蜜,一刻不肯停歇。举目四望,白云飘飘在天空曼舞,风旖旎而至,悄悄诉说着情话。山水之间,一崎岖小路,绿草葱郁,野花暗送泥土的气息,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缓缓步入石阶,路有依稀的行人擦肩而过,热情地打着招呼,冷漠何处遁形?浓密的山林间不时传出牧童的短笛声,悠扬的曲调,诉说着淡淡地忧伤。山水相依,潺潺流淌着的碧水,走在细雨微风中,轻轻地嗅着芳香,气定神闲,悠然自得。

“乾坤客我静,名利使人忙”,经典的佛门禅语时刻警示着迷途中的人。浮生犹梦,欲望和贪婪是最大的敌手,名利与争斗永远走不出世俗的怪圈。乾坤朗朗,生命匆忙,如此尘世想换取修心之所难上加难。文人墨客渴望超脱凡尘,迷途中的世人希冀做到淡泊名利,走出纷扰,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做名利的羔羊,不为纷扰而困惑,竟如此的举步维艰。然而,宁静于心,淡看所有固守一颗冰释欲望的心,才能坦然与时光对话。安静于尘,沐一段清浅的光阴,方能修为无欲无求,无念无嗔,向佛心贴近。

暮鼓晨钟,声声入耳,看不穿尘世沧桑,怎能修得心智?经声佛号,走不出欲望的牢笼,又如何能修成心之菩提?淡行于尘,性行至善至美,心怀感恩之思,静则不乱,修心为城,摒弃污垢,静守无所求......

当前分类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分类

人,越懂事,越委屈

人, 越坚强,越没人帮助, 越懂事,越没人在乎, 越大度,越没人看重。 不管你多么善解人

狼的野心,值得学习

狼, 虽然凶残,但是勇敢, 不会学狗,夹着尾巴逃走。 狼, 虽然冷酷,但是重情, 不伤同类

真心难有,知己难遇

认识人很多,真心没几个 朋友有无数,知己太难有 人识人,心见心 陌生到熟悉,是缘份 看穿

人生已过半,中年心最安

时光匆匆,时间无情, 转眼之间又一年, 人生已过半,年龄不细算, 且活且珍惜,且过且安逸。

趁我们还未老

趁我们还未老, 不要忧愁和烦恼, 是非恩怨别计较。 当下艰难,别想太多, 余生不长,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