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学会离开

2012-11-30 雨露文章网

人的一生,拥有不长不短的几十年人生旅程。这其中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来来往往,有所得也必有所失。只有在我们学会了洒脱的离开,才够接近成熟。

曾经的岁月已悠然遁去;渐行渐远;那么,又何苦为难自己,后退一步,让离开的离开,一切也会柳暗花明。

让离开的离开,在你落泪前转身离开,留下一个简单的背影;让离开的离开,将昨日埋藏在心底,给自己给别人留下最美的回忆;让离开的离开,让彼此有一个更轻松的开始。

佛家之理在于反论,离既是归。一切离语皆为情语,一切理法皆为无法。

无法改变的事实,无法接受的心绪,颠覆梦想。

逃避只为忘却,远离只因爱心不灭。

我们常在无常中感慨生之渺小,命之飘忽,人间之变化莫测,感慨鸿爪雪泥飘萍之末的孱弱与短暂。感慨生活的现实与飘忽。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最感慨的却是楼台依旧,芳草依旧,天涯依旧,青春已逝,物是人非的沧桑变故。在这感慨中,生命的无常如流星般飘忽明灭。

原来我们于不知不觉间已经离开,或者正在离开。

一直以为,有些东西是永远无法从生命中剥离的。仿佛一个厚厚的茧,当我们试着撕开那层胶着的束缚时,总是不断退却。原来只是不愿破坏茧里宁静、透着隐约日光的昏朦半醉的感觉。世界仿佛只在身外。那是成长蜕壳时的痛,是稚幼走向成熟代价。

然而,成长有时是不以我们的懈怠和无意识而停滞的。

我们被迫成熟,被迫老去,被迫地离开了一个又一个日子,一个又一个年头。在不自知不自觉不自愿中,浑然已度过数十年。

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就是离开和继续,而这种离开和继续之间,是无法逾越无法混淆无法互补的。

撕下日历的时候,我们会发觉昨天已离开。填写各种表格的时候会惊觉年龄正在离开。而离开的那个数字,将在今后的生命中永不再现。

我们接受并承认,只因无法改变。

然而,当我们离开一种意识,离开一个人,一种感觉,一段记忆,却往往不接受不承认,或许,只是因为,我们总是从骨子里期望着,会有些什么因留连因自欺其人的不自知不自觉而为我们停留,为我们续延。

其实,我们同样无法避免,那离开的一切,已经离开,正在离开。

离开着一件穿久了、厌倦了的旧衣服,一张刚刚被席卷一空的餐桌。

离开着渐渐老去,死去的亲人,此生无缘再见的朋友或恋人;离开着一段或甜或酸涩或荣耀或耻辱的经历。离开着,突然涌上来的一点点心悸或难忘的感动。以及正在离开,已经离开的一切。

有时,我会下意识而不自觉地想着四个字学会离开。

其实是学会接受。

那离开的若已离开,我又如何能留住,即使伸手能拉住点什么,又怎会是曾经的完整和浑然天成?

让离开的离开吧,让继续的继续。

或者,对于离开,接受是最明智的,对于接受,继续是最完美的。这人世间,总有些什么,会因过分膨胀而萎缩,总有些什么,会因过于单调而饱满。

若能给膨胀留一点升腾的余地,给单调留一点饱满的空间。一切会更趋圆满。

我接受,让离开的离开。我继续,让继续的继续。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可以改变的。

当前分类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分类

致我们回不去的小时候

小时候, 我们没有手机电脑, 只有玻璃球和橡皮筋, 在没有水泥的地上, 玩出喜欢的花样。

多想回到小时候……(致六一)

多想回到小时候, 无忧无虑的,没有琐事烦恼; 轻轻松松的,没有生活疲劳; 简简单单的,没有

时间在走,年龄在变,不知不觉中我们老了

时间在走,年龄在变, 从童年到少年,是快乐, 从少年到青年,是热情, 从青年到中年,是无奈

欲为苍鹰,勿与鸟鸣(深度好文)

人要有理想,更要有心胸, 目标相同的人,可以并肩前行, 目标不同的人,何必再三强

回不去的那些年 (致童年)

时光斗转,一走就到中年 好怀念我们的童年 天真的没有烦恼 无忧的不谙世事 梦怎样都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