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有幅字,上书“知止”二字。
我们一般说“知足”,其实“知止”比“知足”境界更高一层。
“知足”是人家给多少,你“虽不满意,但可接受”;“知止”是自己看着到了某个程度了,伸手去挡住,说:我不要了。
“知足”是由人的,“知止”由自己。“知足”是不贪,“知止”是不随。“知止”,简单来说,就是知道什么时候够了,知道什么时候该走,知道“上台靠机会,下台靠智慧”。
不是难在不知道。是难在不舍得,不愿意。
“知止”,是从心灵出发的。心里这么想,付诸行动,才会成为“行为”。
“知止”,不但是针对“欲壑”,懂得说,够了;也要对“痛苦、烦恼”,懂得说,行了,不能再这样下去。
快乐固然短暂,如果不“知止”,痛苦往往随之而至。
那些走上绝路,自我了断的人,其实也是不了解“知止”。
“知止”,功夫做到细微处。一念起来,知止,不被带着走;一念消失了,知止,不动如山。
有些人,不能忘, 因为,不舍得。 有些人,必须忘, 因为,不值得! 关心,是因为爱, 生气
原谅一个人是容易的 但再次信任 就没那么容易了 暖一颗心要多少年 凉一颗心只要一瞬间 活着 就
依稀记得,有段时间,我的感情状态就是:想谈恋爱又不知道跟谁谈,喜欢的又没多大可能在一起。不谈恋
喜欢那种 没一会就要问我在干嘛 总和我分享有趣事的人 粘着我 让我感觉自己被需要 从相遇到离开
还记得那是什么时候,青青的草坪,牛儿还在上上吃草,天真无邪的我们嬉戏着!还记得那是什么时候,书声琅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