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这句话出自《道德经》。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唯独最为赞美水,这是有道理的。在圣人的眼里,水具备了那么多美好的“水德”,确实是值得我们从其中领悟做人和立业的道理。
老子用水的形象和水的品格来阐述“道”的一些表现形式,借此传达“道”的一些普遍原则。水的哪些品格表达着“道”呢?
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世间所有的植物、动物,一切有生物质,都离不开水的养育。田地一旦缺水,五谷不生,饥荒遍野;江河一旦缺水,舟楫不通,鱼死浅滩;海洋一旦无水,恐怕天地都干枯了;我们人体中约70%也是水,人一缺水(脱水),就会休克乃至死亡。我们这颗星球上如果没有了水,会是什么境况?没有水,这个星球也就死了;没有花草树木和粮食,也没有飞禽走兽,没有人类,这颗地球只能说是一块大石头。
光有天,没有水,不行;光有地,没有水,不行;又有天又有地,但是没有水,还是不行。你看水的这一品格有多伟大。有什么东西能与之相比呢?然而,水什么也不要,什么也不索取,什么也都一无所求,没有自己的利益可言,利益万物而又与世无争。这就更是伟大了。
“不争”是水的的又一个美好品质。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个“不争”,一是指水利养滋润了万物,而又并不从万物那里争取任何利益自己的东西,我理解其性质可叫做“无私”,没有私利可言;其二指的是“与世无争”,不仅是在被自己滋润了的事物那里不争,面对世间一切,它都不争,我理解,这就是“无欲”,对世间一切都无所求,这样的品质历来都备受称道。
不仅如此,看看水所处的位置吧,所谓“水往低处流”,它总是自甘于处卑下的位置,“处众人之所恶”。老子对水的这些品格的评价是“几於道”。为什么只叫做“几於道”呢?我理解老子认为水的这些品格几乎就是“道”,但它本身不是“道”,它是道的表现,传达着“道”所包含的精神和法则。
人们通过对水的这些品质的学习和领悟,接近“道”的精神实质;用“水”这种人人均可观察体会的公开的自然现象,启发人们通过类似修炼“水观”的途径,去悟“道”之本身,最终获得“道”指引,成就道德人生。于是老子才在《道德经》中不惜笔墨,写下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生活岂能百般如意,正因有了遗漏和缺憾,我们才会有所追寻。功成莫自得,或许下一步就是陷阱;败后勿
1.一个人想平庸,阻拦者很少;一个人想出众,阻拦者很多。不少平庸者与周围人关系融洽,不少出众者与周
1.能够拯救你的,只能是你自己,不必纠结于外界的评判,不必掉进他人的眼神,不必为了讨好这个世界而扭
1. 人最值得高兴的事:父母健在、知己两三、盗不走的爱人,其他都是假象,别太计较。 2. 心若计较
1.不要嫉妒别人得到的比你多,因为别人总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加倍努力。人生,必须要有一开始的苦心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