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永远不要小看一个不合群的人

2017-09-25 雨露文章网

不合群只是表面的孤独,合群了才是内心的孤独。

01

王大伟的条件并不好。

四线城市、普通本科、没“钱途”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长相一般。

大学四年,王大伟显得很不合群。

别的同学在课堂睡觉、在宿舍LOL、在操场勾引小学妹的时候,王大伟要么在课堂在笔记,要么旷课去了图书馆,要么在操场跑步。

王大伟也有集体生活,也会在喝醉后跟朋友抱头痛哭。

但这种情况只占生活里的10%,剩下90%的生活,王大伟是过给自己的。

大四这年,王大伟消失了。

他离开了读大学的这座小城,只身来到南方某报业集团做实习生。

在一次采访中,他凭借冷静沉稳的作风和清晰的逻辑谈吐被重庆一家酒业集团的总裁看中。

采访结束后,那老总向他许下承诺:毕业后尽管找我。

一转眼到了毕业季,王大伟的很多同学选择了考研,做文员,买保险。

只有他一个人,走进了总裁助理办公室。

那个不合群的人,那个喜爱静静深思的人,那个走在路上神态镇定安稳的人,脑袋里边定有他的主见。

02

我们从小就被这样教育:见了人要问好,在学校要团结同学,在公司要跟同事搞好关系。

我们学了一万种人际交往技巧,却从未想过如何与自己相处。

老吴是公司的老员工,沉稳干练,独来独往。

每天下班后我们都喊老吴:“快来啊,快活啊,反正有大把的时光。”

老吴总是嘿嘿一笑:“不了不了,老婆管得严。”

其实我们都知道,老吴正在准备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的考试。

老吴平常不怎么说话,但在讨论会上却口若悬河、字字珠玑、一针见血。

用八个字可以形容老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而有些人,就像一只花毛大公鸡,除了打鸣,什么都不会。

03

想讨好全世界的人,到最后跟谁都玩不好。

这是一个功利的世界。

只要你有能力,再怎么孤僻也有人欣赏你;

你如果没能力,再怎么圆滑也会被弃如敝履。

有个孩子,小时候患有艾斯伯格综合征(社交障碍),性格孤僻,经常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老师和同学都很嫌弃他。

这个孩子的名字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04

不合群是一种选择。

在《独处的艺术》这本书中,作者反复向我们传达一种观念——

独处是一种更为深刻的自我成长。

“他们没有在与孤独的对抗中失去目标,而是通过一种强大的想要改变自己的勇气以及行动的力量在孤独中成功突围,并最终锻炼了自己的意志,突破了自己的极限,赢得了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舞台的心灵资本。”

05

科学的独处是一种必要的选择。

在科学的独处中,个人会感受到更多的积极体验,比如通过阅读、独自旅游、冥想等独处方式来加深自我了解,提升创造力,自我恢复,实现自我认知、独立思考、提高工作效率等等。

不合群的人并非远离了这个世界,他们只是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有很多人,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直面大风大浪,却唯独不敢直面自己的内心。

如开篇所言,敢独来独往者,必有两把刷子。

这两把刷子,就是敢于不合群的勇气和底气。

这两把刷子就握在你的手里,有人用它们刷出未来,有人则把它们带进坟墓。

当前分类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分类

原来这就叫“圈子定律”

眼睛纯净,才能看见美丽的风景; 心灵干净,才能拥有纯粹的感情。 “圈子定律”来源于社会学里很著

人生的两个机会(深度好文)

美国加州有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在2003年的冬季大征兵中他依法被征,即将到最艰苦也是最危险的海军

无法重来的一生 (写得真好)

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这中间的过程就随心

一个人真正的资本(深度好文)

一个人真正的资本,不是美貌,也不是金钱,而是人品。 人品是生活的通行证,在冷峻又善变的时代,人

人到中年,不要自作多情(深度好文)

不知不觉,已经年过四十,到了中年。还没来得及一场高空遨游,毛羽就已经被风雨和荆棘打落得七零八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