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明朝医学家李中梓千古名句

2016-01-07 雨露文章网

年代:明朝

李中梓作品:《内经知要》《伤寒括要》《诊家正眼》

李中梓简介:李中梓(1588~1655年)。李中梓,字士材,号念莪,又号尽凡,汉族,上海浦东惠南镇人。他父亲是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故中梓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幼年时擅长文学、兵法,因屡试不第,加之体弱多病,乃弃仕途而学医。他悉心钻研医学名家的著作,深得其中精要,对中草药物的药性进行反复研究,并用于临床实践,在实践中创立了自己的医学理论,成为一代名医。曾祖李府,字一乐,为抗击倭寇而捐躯。

李氏少年博览群书,青年时曾应科举,后因痛感两亲子被庸医药误致死及自己早岁多病,转而习医。—生对中医理论研究十分重视,兼取众家之长。其论述医理,颇能深入浅出。所著诸书,多能通俗易懂,最为初学、登堂入室之捷径,这在当时可称是一套最完整的中医教材。因而在吴中医界广为传诵,成为明清间江南一大医家与宗师,在中医学的普及方面作出较大贡献。

著有《内经知要》、《药性解》6卷、《医宗必读》10卷、《伤寒括要》2卷、《本草通玄》2卷、《病机沙篆》2卷、《诊家正眼》2卷、《删补颐生微论》4卷、《李中梓医案》等。《诊家正眼》、《本草通玄》、《病机沙篆》三书,1667年汇刊在一起,署曰《士材三书》。《李中梓医案》本书共收医案50多则,不分门类,不立标题,大多为内科杂病疑难治案。书中体现出李氏长于脉诊和辨证,处方灵活,案语明晰。初未刊行,后收入李延昰《脉诀汇辨》中。

1、不根于虚静者,即是邪术;不归于易简者,即是旁门。——李中梓《内经知要》

2、世有古今,时有寒暑,地有南北,药有良犷,人有强弱,惟明达者,随在变通为得耳。——李中梓《伤寒括要》

3、病机繁杂,变迁无穷,如珠走盘,纵横不可测。虽纵横不可测,而终不出此盘也。——李中梓《内经知要》

4、切脉之道,贵于精诚,嫌其扰乱,故必心虚而无他想,身静而不言动,然后可以察脉之微而不失病情也.——李中梓《诊家正眼》

5、就天地而言,谓之云雨;就人身而言,谓之精气,人身一小天地,迈不信然。——李中梓《内经知要》

6、审病察脉,以决死生,非指下了然,将安所凭借乎!——李中梓《诊家正眼》

7、脉者,血气之征兆也。病态万殊,尽欲以三指测其变化,非天下之至巧者,孰能与于斯?——李中梓《内经知要》

8、论治之则,载由经籍,圆通之用,妙出吾心,如必按图索骥,则后先易辙,未有不出者矣。——李中梓《内经知要》

9、望闻问切,谓之四诊,而望色居四诊之先,未有独凭一脉,可以施疗者。——李中梓《内经知要》

10、古之神圣未尝不以望闻问切四者互相参考,审察病情。——李中梓《诊家正眼》

11、医经充栋,不越于阴阳。——李中梓《内经知要》

12、伤寒者,病势险重,症绪繁多。若非问因、察症、正名,未有不误者也。——李中梓《伤寒括要》

当前分类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分类

南怀瑾佛学经典语录,读懂了终身受益!

1.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2.佛学像百货店,有钱有闲,可去逛逛,逛

平凡的世界经典语录,送给那个默默努力着的你

1.命运总是不如人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辛中,才使人成熟起来。——路遥《平凡

简爱的经典语录,有几句说到了你的心坎里

1.怜悯,不过是内心自私无情的人,听到灾祸之后所产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痛苦,混杂着对受害者的盲目鄙视

白落梅经典语录,你喜欢哪句?

1.众生纷繁,有人过得迷糊,有人活得清醒,但也只是一种存活于世间的姿态。无论你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

张小娴经典语录,句句写进你的心里

1.一个人也可以幸福,两个人的幸福甜蜜些就是了;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两个人好好过就是双倍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