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懂得,才是最大的慈悲

2016-12-07 雨露文章网

原本,不是想来凑这个热闹。甚至,刻意地,想极力回避这个令人疼痛的话题。然而,终究还是觉得,心里有一些话,闷闷地堵着,倘若不说出来,便会沉重到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所以提笔。

不为精雕细琢得以成文,交流思想之余供人茶余饭后评头论足地消遣,亦不同于往常有完成所交代任务那般的正式与拘谨,只为,将内心深处积郁的情感,有一个得以安放的去处。

张爱玲,一个如她的文字般奇绝的女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众人眼中以及后世不断广泛沿用的一个标签:民国临水照花人。如此种种,明亮的色彩和光环,晃得让人睁不开眼睛。更别说,那么多有关她的文章与流言。

她,本就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女子,兜兜转转,起起伏伏,冷傲,孤寂,优雅而华丽地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活在,与她相识和不相识的世人那聚光灯一般焦灼炙烤着的目光里。

如今的她,早已安静地去了。结束了她烟火世界里绚然多姿的凡尘日子,归于寂静。而留在后世的那些用以为自己代言的作品,犹如漫天喧嚣,肆意飞扬,缤纷多彩的瑰丽烟火,在中国文学史的这片天空里,璨然绽放。

我,是早知其人,而直到现在,才把更多的目光投注到这位奇女子的身上。之前,在我的印象里,她一直是那个梳着短发,身着紧身旗袍,右手臂似为了摆造型而故意叉在细腰间,微微侧仰着头,下巴抬起,而眼帘下垂,目光中似有清冷不屑的神情闪烁,永远定格在那里的,谜一样的女子。

至于流传中虽有不同版本,但更多是偏于骂名多一些的胡兰成,这个与她生命息息相关的那个男人,我也曾和其他很多人一样,心中很是为她不值。

然而现在,当我用了两个彻夜不眠的漫漫长夜,仔细沿着《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张爱玲传记,那一条一条细细的纹路和一根一根清晰的脉络,穿越时空走过她从生至死的所有情节,走进她的诸多人生往事,一点一点地触摸她真实而富有温度的鲜活生命,也便随着对她更进一步的了解,多了一些宽慰,一些释然,一些真正意义上的悲悯。只为着她那一句“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也就这一句,字字千钧,胜过一切的千言和万语。

也独独因着这一句,断然使世间所有解析她的文字,都显得那么冗长和苍白无力。

不多,亦不少。只八个字,尽数诠释了她一生的谜。如此精到,如此深刻,如此洞察,如此温暖。

看来,实际上,此生最懂她的,不是别人,而是她自己。胡兰成,充其量,亦不过是除她自己之外,唯一能准确解读她红尘心事的,一个翻译罢了。

别人,纵然再体贴,也不及他那份领悟的透彻。就算后来,她的第二任丈夫,亦不过是辗转流离的现实生活里,一个彼此取暖的依靠罢了。对于她而言,彼时的世界里确是有了他而少了一些凡尘的孤寂和落寞,然而,因着这份依靠而使她再度燃烧,释放出炫目火花的可能,也已经,决然是不复存在的了。有的只是,平常日子里,两个孤苦无依的老人,彼此的照应和搀扶罢了。而这些,多和思想和灵魂没有多大必然的联系了。

由此,我不由得想到了中国历史上那个决然摔琴而去的俞伯牙。唉!那么如此看来,张爱玲的萎谢,以及那种无言细说的痛,便深彻入骨,丝丝入心,一缕一缕,游走在她流淌着的血脉之中。胡兰成,这个在她最芬芳的年纪走入她生命中的男人,乃是她此生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向他完完全全,彻彻底底敞开心扉,向他毫无保留,和盘托出,死心塌地交付生命的那个人啊!

不管,这个被她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后来做了多少对她而言极其不堪的事情,在她,却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内心对于那份情的纯粹与干净。纵然分手,那段一刀一刀,细细密密镌刻在她生命记忆中的往事,已是被她冰封在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盒子里,不许触碰,不容亵渎。

人的一生,无论是谁,曾经有过一个与己如此深知,促一己凡俗的生命得以最美绽放的知己,又何尝不是上天厚爱所赐予的福分哪!

而,如此般珍稀奇缺的缘份,一旦遇到,当紧紧抓住不放,同甘共苦,荣辱与共,生死相随。哪怕,在漫长的岁月里只有短短的一瞬,也断不可不理不顾,任其徒然擦肩,悄然而逝,弃之而去。

如此,张爱玲,她做到了。而且,做的是那么一心一意,干净利落。一切随缘而来,又随缘而去。不勉强,不将就,没有死缠烂打,没有拖泥带水,如池中清荷一般地明澈,亭亭玉立,不枝不蔓。

唉!这是怎样冷艳精致的一个女子啊!精致到,每每想到她,内心都有一种莫名的疼痛,刀割针刺般,翻江倒海,继而席卷全身。

她说生活,是一件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听来让人只觉头皮一阵阵发麻。或许,这是她最痛楚的生活体验,是她敏感而多情的内心终其一生也无法愈合的伤口。让人不免唏嘘。怜惜,一波一波汹涌而来,一层一层,细致地包裹着世人那一颗颗善良的心。

其实人,谁不是活得如此辛苦呢?平凡也罢,卓越也好,每个人都有着许多必须要独自面对的俗世悲欢,人生风雨,和人情冷暖。我们都无一例外地,无可挑剔,无法替换。亦不可能,装作毫不在意地忽略不计。因为很多时候,对于生命而言,我们根本就无从选择。譬如生,比如死。只不过,每个人的生命轨迹,各不相同而已。

或许真的如此,上帝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会把所有的幸福都全给一个人,也不会把所有的苦难都全给另外一个人。因此,滚滚红尘之中的我们,都是不完美的。缺憾也因人而异。

就像张爱玲,上帝给了她旷世的才华,与许多人艳羡不已的夺目光环,以及旁人无法复制的人生传奇。但同时,也给了她许多常人所无法理解和承受的苦难,孤寂,流离,悲凉,和潜入生命底层的,别人无法分担,自己又无法与人提及的,强烈而巨大的痛楚。

好在,于她而言,浮世的一切也都已经如缥缈的烟云,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徐徐飘散,渐远。一生一世流离的她,终于可以在另外一个世界,寻得并静静地守候着,属于她的那一份安稳。

再也无人可以搅乱,撼动,惊扰,被深深的温情所包围的,她生前一直想要的,那一份安稳。

斯人已去,传奇不灭。人生已落幕,精彩仍上演。她,和她的作品,依旧在她身后,续写着关于她的传奇。不断地,于尘埃之中,开出一朵又一朵,浓香四溢,炫目奇绝的花儿来。一年又一年。

多少人,默念着她那些被视为经典的句子,一遍又一遍,沉醉于那一份清绝惊世,华美而高贵的气质之中。尽管,这一切,在她看来,都丝毫,与已绝世远去的她,没有任何的关联。

她独自沉默,不语。不见,亦不辩。任其纷繁,由他去吧。

毕竟,她于这个世界,已无一丝一毫的,亏欠。

留恋么,就更不必。

其实,行文至此,已无需更多的言语。 唯有懂得,才是最近的温暖,最深的关切,最大的慈悲。

当前分类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分类

真心难有,知己难遇

认识人很多,真心没几个 朋友有无数,知己太难有 人识人,心见心 陌生到熟悉,是缘份 看穿

人生已过半,中年心最安

时光匆匆,时间无情, 转眼之间又一年, 人生已过半,年龄不细算, 且活且珍惜,且过且安逸。

趁我们还未老

趁我们还未老, 不要忧愁和烦恼, 是非恩怨别计较。 当下艰难,别想太多, 余生不长,快乐

宁愿身累,不愿心累(精辟)

生活有压力,不得不背负, 心里有伤痛,不得不隐忍, 脚下有坎坷,不得不坚持, 眼中有泪水

心不善,人不正,吃斋念佛没有用

做人,头顶天脚踩地, 全凭一身正气。 为人,行得正站得稳, 背后不怕议论。 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