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最好的生活,是袋里有钱,手中有书

2017-01-23 雨露文章网

生活可以有一百种样子。有的人钟情于春风冬雪煮新酒,有的人满足于老婆孩子热炕头。

个人选择,无关对错。

但如果要我说,在我的想象里,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袋中有点钱,手里有本书。

01

经济独立,才能有选择的权利

“经济如果不能独立,则什么都不用谈,衣食住行全靠他人施舍,却口口声声不愿做附属品,哀莫大焉。”——亦舒

一个人,首先要经济独立,才可能有人格的独立,继而才可以自由地去选择,去追求。

当你在钱财上依赖别人,你便很难有精神上的独立。而一个人,只有经济和人格双重独立,才能真的活得体面。

穷不是错,更不是罪恶,但你知道的,一个人没有钱必然会丧失很多的选择权。经济不能独立,要么得依附别人,要么就委屈自己,总归是活得不够挺拔,说话做事都少三分底气。

只有经济独立了,才能有魄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才有能力拒绝自己不想要的生活。从你经济独立的那一刻开始,你的生活才真的掌握在你的手里。

这听着有些残酷,但这不是势利,而是现实,也是规则。

所以,你可以不拜金,也不必以家财万贯为奋斗的终极目标,但你需要一定的金钱和积蓄,来保证生活的尊严,不用屈就,不用乞求,可以自由地主导人生。

02

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

——三毛

读书,不仅仅等于上学,也不只是青葱的学生时代该做的事,而应该是一辈子的坚持。

一个不读书的人,就相当于主动关上了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大门,成为拒绝思索,被动接受的人。

杨澜曾经说过一段让我深有同感的话:

“有人会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

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一天两天不读书,也许并看不出什么明显的变化,但一年两年,甚至十年二十年不读书,这个人的气质、谈吐、思想观念,都会逐渐地暴露出他的无知和浅薄。

读书是一种自我的修炼。

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从中修炼自己的心境,丰富自己的见识。这样的生活更显厚重,更有质量。

03

人贵在自立,和不断的自我提升

会赚钱,能独立,是一个人自立的过程。

会读书,能学习,是一个人自我提升的过程。

而这两者,恰恰是相辅相成的。

内心空虚,不懂得自我充实的人,想必事事寻求依赖,又谈何自立?只有知道不断滋养自己的人,才能让内在变得温润,让灵魂变得丰盈,然后真正的独立,以一个挺拔的姿态应对一切,自给自足,不卑不亢。

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只有你自己独立且丰满的灵魂,是永远靠得住,永远不枯竭的。

当前分类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分类

真心难有,知己难遇

认识人很多,真心没几个 朋友有无数,知己太难有 人识人,心见心 陌生到熟悉,是缘份 看穿

人生已过半,中年心最安

时光匆匆,时间无情, 转眼之间又一年, 人生已过半,年龄不细算, 且活且珍惜,且过且安逸。

趁我们还未老

趁我们还未老, 不要忧愁和烦恼, 是非恩怨别计较。 当下艰难,别想太多, 余生不长,快乐

宁愿身累,不愿心累(精辟)

生活有压力,不得不背负, 心里有伤痛,不得不隐忍, 脚下有坎坷,不得不坚持, 眼中有泪水

心不善,人不正,吃斋念佛没有用

做人,头顶天脚踩地, 全凭一身正气。 为人,行得正站得稳, 背后不怕议论。 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