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谁的人生不委屈?

2017-09-22 雨露文章网

01

早年间,美国有家电视台,播出了个很轰动的节目。

主持人做简短介绍,请一位极有声望的心灵导师出场。

导师向观众展示一只许多小抽屉的木箱。把木箱留给主持人,然后心灵导师转过身,背对观众。

他要表演的是:透视你的心!

愿意接受心灵导师的咨询的观众,请举手,主持人随机派叫。

第一个上来的,是位家庭主妇,心灵学导师并不回头,略微沉吟了一会儿,开口说:

“请主持人拉开木箱上标号为6的小抽屉,取出里边的信封,交给这位观众。”

主持人依言照办,打开6号抽屉,里边果然有只信封。

主持人把信封递给上台的主妇。

主妇狐疑的打开信封,看了一眼,顿时瞪大了眼睛,然后她泪如雨下,失态的嚎淘起来。

好半晌,才泣不成声的说:

“导师,你看到了我的心里,看到了我这些年来的辛酸心路。你一定是上帝派来的,我的心事,从未对任何人说过,可是你却早已写好,放在抽屉里等待我。从现在起,我可能对上帝不够恭敬,但绝对信任你。”

谢谢。心灵导师对观众的动情,视若寻常:

“下一位。”

02

下一位上场的,是位工程师。

工程师上台,心灵导师仍不回头,沉吟片刻,说道:“请打开标号为12的小抽屉,取出里边的信封,把信件交给这位观众。”

主持人依言照办。

工程师狐疑的接过信封,取出里边的信,看了一眼,顿时惊呼起来:

“我的上帝,这简直太神了,我心中最隐密的事情,从未告诉任何人,可是你知道。在我上台之前就知道。如果不是我亲眼目睹,我是不会相信的。”

心灵导师无动于衷:

下一位。

03

第三位上台的,是个小学教师。

心灵导师仍是背对观众,沉吟片刻,吩咐道:这一次,请打开标号为7的小抽屉。

主持人打开7号抽屉,取出里边的信封,递给小学教师。

教师打开信,看了一眼,也惊呼起来:

不可思议,无法理解,你如果不是上帝本尊,那就是魔鬼现身。你在我出现之前,就预知了我从未对人说起过的心事,这是不可能的,却是我亲眼见到的。

心灵导师懒得理他:

“下一位。”

04

这不可思议的表演,让台下观众惊疑不定,纷纷举手要求上台。

但无论谁上来,那只小木箱中,必有一只抽屉里装有一封写给你的信。

看到这封信的人,或是失声尖叫,或是失态嚎淘。

这位心灵导师,他知道每个人的心事——而且,在见到这些人之前,他就已经把每个人的心事写好,封存在木箱里的抽屉里。

真是太神奇了。

主持人和每个上台的观众,都知道自己与这位心灵导师,是生平第一次见面。

而他竟然先知先觉的察知自己心底的隐密,这只能用神迹来解释。

显然,上帝是真实存在的。

又或者,这位心灵导师,是位具有神异能力的人。

对此,观众们深信不疑。

然后,主持人宣布:节目正式开始。

什么?前面那几番神迹展示,还不算正式节目吗?

05

主持人请所有拿到信封的观众上台,按次序站好。

先请第一位观众,泣不成声的家庭主妇,取出她的信封,念给大家听。

家庭主妇哭成了泪人,拿出信纸,边抹眼泪边念:

你不是没有考虑过摆脱眼下的一切,但你狠不下心来。善良已经成为你的软肋,让你屡遭欺骗。

你知道这对来说太不公道,只是为了你的至亲所爱,你选择了隐忍。但你的心,越来越失望。

他们已经习惯于把你的大度与包容,视为软弱可欺,就连你自己都把握不准了。

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带来的任何伤害,都是你无法接受的。委屈与无奈,你已经默默承受至今。

家庭主妇念完 。主持人请第二位观众,工程师念出他的信。

工程师念信之前,看了好一会儿家庭主妇,这才吞吞吐吐的念起来。

他一开口,台下的观众顿时骚乱起来。

主持人念的,竟然是和家庭主妇的,一模一样,每个字儿都一样。

奇怪……

轮到第三位小学教师念他的信。他念出声,观众再度骚动。

小学教师的信,居然也跟家庭主妇,工程师的信,一模一样。

依次往下,每个观众念出来的,都是同一封信。

06

原来,在心灵导师的箱子里,每只抽屉里的信,都是一样的。

每个上台的观众,拿到的都是同一封信。

可为什么,拿到信的观众们,有的哭,有的笑,有的惊叫上帝下凡,有的尖叫魔鬼出世呢?

这时候,主持人才说出真相。

这位所谓的心灵导师,研究的根本不是什么心灵学。

他只是一位心理学家。

他在研究,人类社会的共同的情绪与情感。

07

上台的每位观众,拿到的信完全一模一样。

可每个人都声称,这封信说出了自己内心深处,从未对人说起过的隐密。

这是因为,在这封信中,表达了现代人的共有的情绪与情感。

上我们把那封信再拿回来,认真的看一下:

——你不是没有考虑过摆脱眼下的一切,但你狠不下心来。善良已经成为你的软肋,让你屡遭欺骗。

你知道这对来说太不公道,只是为了你的至亲所爱,你选择了隐忍。但你的心,越来越失望。

他们已经习惯于把你的大度与包容,视为软弱可欺,就连你自己都把握不准了。

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带来的任何伤害,都是你无法接受的。委屈与无奈,你已经默默承受至今。

这封信所表达的,是现代人共有的心态。

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是善良的,并因为太善良而屡屡吃亏受骗。

多数人都认为,自己遭受到了不公正甚至极不公正的对待。

多数人都认为,自己应该得到更多。

相当数量的人都认为,自己为了家庭友人,付出极大代价。

总之,心理学家精心写出来的这封信,就是上面的四句话,经过变形组合而构成。

每个拿到信的观众,都惊呼说出了心中的隐密,只是因为这是现代人共有的情绪与心态。

这个节目的真相,让参加的观众大失所望。

此前,他们都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现在才发现,就连他们的想法,都和别人毫无区别,这真是太沮丧了。

08

上面说的这个节目,实际上是前些年特异功能甚嚣尘上之时,心理学家看得窝火,就从书斋里跑出来,专门制作了这么个节目,用以戮穿那些特异功能大师们的心理幻象。

但这个节目,确实也揭破了现代的共同情绪:

委屈!

每个人,都活得倍感委屈。

委屈,是认为自己太善良,却没有获得回报。

委屈,是认为自己为亲友同事做出了太多的牺牲,但这些付出,却统统被无视了。

委屈,是认为自己有多次伤害他人的机会,都被自己高风亮节的放弃了。而在事后,却未获得丝毫感激。

总之就是个委屈,委屈到了不要不要的。许多人背负这种委屈心结,甚而至于感受到了一种神圣的庄严,每一天,都为自己悲壮的牺牲所打动。

但是,心理学家通过这个实验,已经把话说明白了:

——不是说你不委屈。

只不过,你所表达出来的委屈情绪,与你真实的际遇根本不成比例。

简单说:你的委屈,就是个扯蛋,就是个……自我的心理幻象。

09

为什么,现代人普遍的感觉到委屈呢?

第一种是真的委屈。这种真实的委屈,也分大小,有的人遭遇到很严重的不公正——诸如处身于一个极端不公正的社会里,又或是遭遇到令人发指的权力伤害。

这事确实有。

但,大部分遭受委屈的人,并不会流露出委屈情绪。当不公正感过于强烈,个人的委屈,就不算什么了。

相反,一些遭受小委屈,甚至根本没什么委屈的人,却流露出冲天的抱怨,认为自己亏大了。

委屈他妈敲门,委屈到家了。

后面这类人,不过是思维的方式,有点不对劲。

正确的说法是,是这些人的思维,打开方式不对,让他们从很正常的工作生活中,释放出一股冲天的怨气来。

10

人和人区别不大,智商相差无几。

但每个人的思维模式,却是完全不同。

至少有两种思维,让人分别成为进取者,与委屈者,或抱怨者。

进取者,他们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并认可现实生活的存在性。

认为要达成于个人的奋斗目标,就必须从现实生活中,一步步的走过去。

委屈者,他们也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但他们拒不认同现实工作或生活。

他们把工作生活中的一切常态,视为对自己的迫害。

在这类人的心里,迫害是全方位的,别人的存在是对他的迫害,工作生活是对他的迫害,甚至连无生命的物体,都在参与对他的迫害——有些人愤怒时会踹桌子,踢椅子,摔杯子,砸碟子,打妻子,骂孩子。

总之这个世界上一切的存在,都让他超级的不爽。

看什么都不顺眼。

具体来说,面对工作的问题时,进取者会很亢奋,因为这是他显露本事的时候,他就是靠了这个,和这个社会交换,获得生存资源。而对于委屈者来说,这一切都意味着对他的伤害,是别人故意难为他,陷害他。

再打个比方:

在追异性这方面,委屈者会问:凭什么好姑娘不让我睡,凭什么?进取者则会问:我要怎么做,才能够成为女孩子喜欢的类型?

找工作时,委屈者会问:凭什么我找不到工作?凭什么?进取者会问:我要如何做,才能让老板们跑来找我?

双方对问题的定义不同,看待工作生活的态度不同。

你接受现实,就会心态平和。

你不接受,自然就倍感委屈。因为你已经很努力了,可现实仍然是现实,你说你能不委屈吗?

11

由此,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就获得了几个或可有益于我们的观点:

第一:接受现实生活,认可现实的不完美性。

正是因为现实的不完美,你的存在才有价值。一个完美的世界,绝对会排除你这种不完美的人,绝对是。

第二,接受人性的不完美性。

这世上没有什么天生的善良,你做了善良的事儿,才勉强算是个做善事的人。

人性有光明也有暗黑,只有时刻保持对暗黑的警觉,才会避免沦为坏人。无端拿自己当善人,这也许不是明智的做法。

第三,这世上,委屈的人比比皆是,车载斗量,真的不差你一个

看看这世界,有多么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再看看自己,你的贡献率有多大?

无论怎么比较,我们都是占尽了便宜的人。千万别成为占便宜少了嫌吃亏的类型,那决非是受欢迎的种类。

最后一点,如果愿意,不妨观察一下自己的思维。

万不可把现实存在的机会,当成你人生的障碍。

有成就的人,和我们面对的是同一个现实,他们看到的是机会,有人看到的却是障碍,这种思维的差别,将彼此人生拉开了鸿沟。

你希望成为哪种类型的人,就需要获得哪种类型的思维方式。

注意你的思想,它会成为你的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它将构成你的思想。当你意识到思维需要改善,就意味着全新的机会。

当前分类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分类

人,越懂事,越委屈

人, 越坚强,越没人帮助, 越懂事,越没人在乎, 越大度,越没人看重。 不管你多么善解人

狼的野心,值得学习

狼, 虽然凶残,但是勇敢, 不会学狗,夹着尾巴逃走。 狼, 虽然冷酷,但是重情, 不伤同类

真心难有,知己难遇

认识人很多,真心没几个 朋友有无数,知己太难有 人识人,心见心 陌生到熟悉,是缘份 看穿

人生已过半,中年心最安

时光匆匆,时间无情, 转眼之间又一年, 人生已过半,年龄不细算, 且活且珍惜,且过且安逸。

趁我们还未老

趁我们还未老, 不要忧愁和烦恼, 是非恩怨别计较。 当下艰难,别想太多, 余生不长,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