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无事,心能静;有事,心能定

2017-09-28 雨露文章网

无事时心能静,是一种修养。

古人有句话说,“人生莫如闲,太闲反生恶业,人生莫如清,太清反类俗情”,人在有事的时候,一般都能有一个专一的目标,一心用在做事情上的时候,保持沉静的心态并不是很难。反而是无事的时候,人就很容易在是是非非中变得浮躁不安,受到种种外界的诱惑。

会怠惰、在消沉中无所事事,会放纵、在欲望中不能自拔,会胡思乱想、生出许多无谓的争执。从而丧失了自己本心中的纯粹与追求。

所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无事的时候,需要修养的正是这种静的本事。静能够让人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纷杂的世事中看清一切事物的本源。

《道德经》中有言,“静为燥君,重为轻根,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利用无事的时间去静静的回味、思索、反省,知道自己内心真正追求的东西,才能戒除内心浮躁的气息,才能修身养德,培养一种君子人格。

有事时心能定,是一种能力。清人翁同龢写过一副对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人无古贤”,《大学》里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有在无事时修养了静的本事,才能培养出一种从容淡定的气质,在有事时保持内心的安定。

在面临大事时能不能沉稳安定,是判断一个人气量胸襟的重要标准。

古人有言:“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能做到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所凭借的就是内心的从容安定。在谢安在淝水之战时“为君谈笑靖胡沙”,诸葛亮一出空城计退了司马懿十五万精兵,都是这句话的佐证。

儒家说“定、静、安、虑、得”,佛家说,“因戒生定,因定生慧”,戒除了浮躁之气,内心就能安定了,然后就能生发出无尽的智慧。

在动乱和压力下临危不乱,用高度的执行力去有效解决眼前的问题。而只有一个在面临大事时能够安稳不乱的人,才有资格被委以重任。

当前分类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分类

人,越懂事,越委屈

人, 越坚强,越没人帮助, 越懂事,越没人在乎, 越大度,越没人看重。 不管你多么善解人

狼的野心,值得学习

狼, 虽然凶残,但是勇敢, 不会学狗,夹着尾巴逃走。 狼, 虽然冷酷,但是重情, 不伤同类

真心难有,知己难遇

认识人很多,真心没几个 朋友有无数,知己太难有 人识人,心见心 陌生到熟悉,是缘份 看穿

人生已过半,中年心最安

时光匆匆,时间无情, 转眼之间又一年, 人生已过半,年龄不细算, 且活且珍惜,且过且安逸。

趁我们还未老

趁我们还未老, 不要忧愁和烦恼, 是非恩怨别计较。 当下艰难,别想太多, 余生不长,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