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人活着的三个层次,你在哪一层?

2017-09-30 雨露文章网

第一个层次:活着

这是一般层面上的生活或者生存。这种活着,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终日为满足吃穿用度而忙碌奔波。

赡养老人,抚养孩子,养家糊口,每日担心衣食之累,纯粹为了存活下去而算计而忙碌。

忙碌的结果是勉强果腹,甚至温饱是一种追求和奢望,小康就是遥不可及的理想了。

就国情而言,处于这种境况的是我国的基本群体。

他们不是改革的受益者,而是牺牲者。在企业的转型改制的过程中,他们下岗了,买断了,失业了,自谋职业了。

别无长项,只能逆来顺受,随遇而安,没有怨言也不敢有怨言,不去反抗甚至不懂反抗,他们拥有极强的生命力。

“活着”的这个群体是社会构成的基础,他们处于金字塔底部,所占比例最大。

他们如工蜂如蚂蚁如棋子,茫茫无数,辛勤耕耘,默默无闻,任人摆布。

他们不是“人才”而是“人力”,不是“劳心者”而是“劳力者”。

在社会结构上,他们往往有没有都一样,不为人注意,也不想为人注意。

他们极其容易被遗忘。

但是,他们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没有他们,整个社会便会陷入瘫痪,甚至灭亡。

第二种情况是不为生计担忧忙碌,甚至可以说物质生活优越。

但他们只是生理上的活着,或只是一种事实存在。

的是无忧无虑,无牵无挂,什么爱好都没有,什么都不感兴趣,无所事事,无所追求。

这些人信奉“好死不如赖活着”,混一天是一天,活一天赚一天,今天不问明天事;他们苟延残喘,没心没肺,什么都不关心,什么都无谓。

这些人往往自诩为“新潮”“前卫”“与世界接轨”,他们之中有些人极其容易沦为生事的根源,家庭的拖累,社会的渣滓。

第二个层次:体面地活着

体面是什么?体面是光荣,光彩,荣耀;

体面是不卑不亢,得体大方,气质高贵。

体面是不邋遢,不寒碜,不寒酸,不丢人,不尴尬,不委琐。

体面不是衣着光鲜,不是雍容富贵,不是虚荣浮华,不是物质层面的东西。

体面是一种感觉,一种能引发自尊并为此惬意的感觉。

体面不是“装酷”,不是张扬,不是炫耀,而是一种自信,一种从容,一种高贵气质,是尊严的一种外在表现及自然流露。

体面地活着,是庄重的活着,尊严地活着,有价值地活着,受人尊重的活着,遵守规则地活着。

最起码是有尊严,不恳求,不巴结,不累赘,不依附,能够独立地活着,不需要别人怜悯和同情,不需要别人特别的关心和照顾,更不需要别人的施舍与救济。

做官是体面,可以光宗耀祖,可以衣锦还乡。但是体面不体面,不在于做官不做官。

换句话说,做官不等于体面,不做官也不等于不体面。

常见有些官员,台上讲的一套,背地做的一套;在位时威风凛凛,贪得无厌,风光无限,但联想到他将来被双规时的落魄模样,这还体面么?

有人做了官,整天趾高气扬或处于前呼后拥之中,好像是很“体面”了。

但如果见了上司,就跟在上司的屁股后面,胁肩谄笑,摇尾乞怜,像宠物见了主人一般,恐怕也不够体面。

如果不做官,但能做好自己的事,而且比别人做得更好。

或者在某一个领域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因而被人表扬,赞赏,羡慕,拥戴,甚至由于他的耀眼他的“风光”使得他的一举一动引人注目,或经常成为热议的对象和妒忌的焦点,当然也很体面。

如果对别人对社会有所奉献,他存在得有了价值,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则更为体面了。

体面与金钱有关系。但是体面不体面,根本上不在于有多少钱。

换句话说,有很多钱不等于拥有体面,没有很多钱也不等于不体面。

常见报道,我国“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他们一掷千金,骄横跋扈,在国内国外的诸多令人齿冷令人汗颜令人作呕的种种表现,表明他们并不体面。

一学生家长,夫妻双双下岗,靠打工、采山野菜、拾荒赚钱,供养孩子上大学,这行为恰恰体面。

一个三轮车夫朋友是我的学生家长,每天起早贪晚出工,风霜雨雪不误,供孩子念书到了大学,而且不求救助,当然也是体面!

网上见一老妇,已经沦为乞丐,但她仍然将一元纸币放到路边的一个盲人乞丐的纸盒中。

那放钱的动作她感动了我,感动了所有的网民,那一瞬永远定格在我的心中——

我感到了她的体面在于品德在于气质在于精神,不在于身材相貌是否伟岸美丽动人,甚至不在于肢体的健全与否。

一句话,体面不体面,与身份高低无关,与光鲜华美无关,与钱多钱少无关,与形体相貌无关。

富而不骄体面,官而不傲体面,贫而不卑也体面,残疾而不沦落也体面。

体面是高贵的。我相信,只要是正常人,谁都不会厌恶体面,拒绝体面,都想体面地活着。

然而,活得是不是体面,不是你自己说了算,要考别人来评判。

我想我们都能约束自己,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活得体面的人。

第三个层次:明白地活着

明白地活着属于精神层面的活着。就是有信仰有追求地活着,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活着。

明白自己是谁,明白自己为何而生,明白自己的处境,明白自己活着的目的,明明白白地知道如何对待今天和今天与明天的关系,明白自己的最终归宿,不混混噩噩混日子。

人总得有点信仰,总得有点追求。

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没有信仰的人心灵肯定是空虚脆弱的,就像缺了钢筋的水凝土。

有了信仰才能活得高尚,有意义有价值。

几天前看纪录片《茶马古道》,当看到那些藏民为了到拉萨觐佛而单程七个月,数千公里磕长头的景象,我为他们的那种虔诚深深地震撼了——他们是真真正正的明白地活着。

正是因为活得明白,所以在那样的恶劣的环境中,藏民们显示出了极其旺盛的生命力。

资料表明,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信仰程度至今在1%,最高不过5%。由于缺乏信仰,国人在人生旅途中普遍心灵空虚,情感麻木,精神失落孤独迷茫,缺乏归属感。

明白地活着就是有追求地活着。有信仰,有理想,有追求,有事业。每天都有自己的事业和安排,并为此进行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奋斗。

他们精神生活丰富,不浪费时间,不浪费精力,每天都做自己想做而又能做的事业。

当然,除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人士外,古今还有那么多的古今先贤仁人志士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如各种高尚的“主义”的信仰者们——革命先烈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孙中山,邓演达,廖仲恺,何香凝……都曾明白地活着。

还有,陶渊明活得明白,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愤而“归去来兮”;

苏武活得明白,他宁死不屈情愿北海牧羊十九年也不投降匈奴;

李白活得明白,他宁可“即骑访名山”也不“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杜甫活得明白,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多么高尚的情怀!

文天祥活得明白,他深深懂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鲁迅活得明白,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值得永远景仰!还有许多许多……

这些人,他们的骨气,志节,人格,不丧失追求的精神,即使再过千年万年,不,只要人类存在,就永远流传,化为人类的灵魂。

要想明白地活着,就要弄清楚“明白”的是什么。“明白”的是什么呢?

归根结底,人生有两个根本的问题——“怎么活”,“怎么死”须要参透。

参透了这两个问题,才能活得有价值有意义,才能活得明白活出档次。

古今中外活得明白的人当中,无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无一例外,他们都有一双慧眼,都将这两个问题弄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真真切切”,并躬身实践。

生命是神圣的,不可亵渎的,不可挥霍荒废的。

明白地活着就能“流芳百世”,不明不白地活着就可能“遗臭万年”,混混噩噩朦朦胧胧地活着就要默默无闻湮没在茫茫空间而不留痕迹。

我们好不容易活了一回,总得珍惜生命,活得明白一点。

当前分类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分类

人,越懂事,越委屈

人, 越坚强,越没人帮助, 越懂事,越没人在乎, 越大度,越没人看重。 不管你多么善解人

狼的野心,值得学习

狼, 虽然凶残,但是勇敢, 不会学狗,夹着尾巴逃走。 狼, 虽然冷酷,但是重情, 不伤同类

真心难有,知己难遇

认识人很多,真心没几个 朋友有无数,知己太难有 人识人,心见心 陌生到熟悉,是缘份 看穿

人生已过半,中年心最安

时光匆匆,时间无情, 转眼之间又一年, 人生已过半,年龄不细算, 且活且珍惜,且过且安逸。

趁我们还未老

趁我们还未老, 不要忧愁和烦恼, 是非恩怨别计较。 当下艰难,别想太多, 余生不长,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