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人有多少德,就有多少福

2017-10-03 雨露文章网

每个人都想在人生旅途中一帆风顺,比如钱财不缺、家庭和睦、健康长寿等等,但是很少有人能事事如意。

很多人都相信命运的存在,人们也常说我运气好不好、某人很有福气等等。那么人生中的福运究竟从何而来?人的命运又能不能改变呢?

老人们爱讲“积德损德”,这话非常对,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充满智慧。荣华富贵不是争来的,是积德来的。人有多少德,就有多少福,无德不得,失德散尽。

(1)

我曾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报导,讲的是一个香港亿万富豪的生平。说他没去香港之前,十几岁时在乡间做了好几年的乞丐。也许这段经历使他成为了一个很有善心、同情心的人。

他说:做人千万不要落井下石,当社会上、自己周围的人遭到不幸或不公时,要抱着善心、同情心,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就算无能为力也要说几句安慰的话,不能笑话,更不能用恶毒的话伤害人家。因为那样会给自己带来恶运。

就因为有此善心,所以他才能从打苦工、开小店铺,一直做到了地产大亨,活了九十多岁,几个子女也很孝顺、很善良。

(2)

宋朝名相范仲淹,出身清寒,年青时很穷,他决心将来若能出人头地,定要救济贫苦者。

后来当了宰相,便把俸禄拿出来购买义田,分给贫穷无田地的人耕作。还给他们提供饭食、衣服,凡是有婚丧嫁娶的,还拿钱补贴他们。就这样他用一人的收入养活了三百多家乡亲。

有一次在苏州买了一处住宅,一位风水先生夸奖此屋风水极好,后代必出大官。范仲淹却立刻把这个宅子捐了出来,改作学堂。因为他想,让苏州城百姓的子孙都能出人头地,比起一家独自享福,岂不更好?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范氏家族却兴旺了八百年!范仲淹四个儿子都德才兼备,当了宰相和大官。范家的后代一直到民国初年都不衰。其秘诀就在于范家子孙不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积德行善”的祖训。

(3)

《周易》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意思是说行善的人家就一定会有好事等着呢。可见人生的福运是怎么来的?福运是修来的,只有积德行善才能改变命运。

如果我们想为自己和家人开创美好的将来,那就做一个为别人着想、有善心的人吧!

中国古代的传说,每年过小年的这一天,灶神要上天,而除夕这天是灶神从天上回来的日子,因此民间都要祭灶神。灶神上天所要做的,是向天帝报告这户人家的善恶功过。若是积德行善的人家,上天将会令其渐渐地兴隆;若是做恶的人家,上天将会使其渐渐的衰败。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从这一章句上可以看出,在春秋时期,民间就有了讨好灶神的风俗。但是对于王孙贾的所问,孔子给予了平直的回答,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如果是作恶的,就已经获罪于天,祈祷求福也是没有用处的。

(4)

我曾读《老子》,读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时,十分的心悦诚服。上天并没有偏袒的心,只是爱护真心行善的人,行善之人,必将得到上天的赐与。所谓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所以佛家提倡因果报应之说。不知因果的人,内心常空空荡荡,以为做恶不得祸,做善不得福。因此缘故,善不欲为,恶则时而为之。

知道因果报应的人,内心常充实,能够渐进地克己断恶及勤力修善。积善的人,来生后世将会得到福报;而做恶的人,来世将会得到灾殃。

除此之外,行善之人的福德及作恶之人的祸殃,也会波及到他们各自的子孙后代。正如《周易》中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当前分类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分类

人,越懂事,越委屈

人, 越坚强,越没人帮助, 越懂事,越没人在乎, 越大度,越没人看重。 不管你多么善解人

狼的野心,值得学习

狼, 虽然凶残,但是勇敢, 不会学狗,夹着尾巴逃走。 狼, 虽然冷酷,但是重情, 不伤同类

真心难有,知己难遇

认识人很多,真心没几个 朋友有无数,知己太难有 人识人,心见心 陌生到熟悉,是缘份 看穿

人生已过半,中年心最安

时光匆匆,时间无情, 转眼之间又一年, 人生已过半,年龄不细算, 且活且珍惜,且过且安逸。

趁我们还未老

趁我们还未老, 不要忧愁和烦恼, 是非恩怨别计较。 当下艰难,别想太多, 余生不长,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