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从“新”选择,预见更好的自己

2017-10-11 雨露文章网

囤过板蓝根吗?买过一整箱的醋吗?背回过一整箱的盐吗?如果你看到过,或者你做过,那么你就进入今天的主题了。下面我们先进一段广告……哦不,一个实验。

一个细思极恐的盲从实验

这是一个著名的盲从实验:一个亚裔的小姑娘是我们的实验对象,在就诊等待的过程中,她发现其他候诊的患者在听到“嘀”的一声响时就会“起身-坐下”。虽然她并不知道是为什么,但是,当这样的情形重复出现三次后,她也不由自主地跟随其他人站了起来。

当其他人逐一离开,只剩下她一个人的时候,她仍然会在听到响声后站起来,虽然并没有人看着她。

当另一批不知情的新患者进来以后,她不仅自己站了起来,还将这一规则告知了他们,于是一群不明原因但遵守规则的“盲从者”出现了。

现在让我们来想想,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这个亚裔小姑娘是这样说的:“当我看到大家都站立起来的时候,我觉得我必须得跟他们一样,不然我会像是被排挤的那一个。一旦我决定跟大家做一样的事,我就会觉得自在多了。”

如果你是这个实验的主角,你会怎样反应呢?

你我都有的盲从心理学

盲从是一种跟随行为,心理学上把它们称为“社会学习”。人作为一种聪明的群体动物,在“观察现象-总结规律-得出结论”上的表现上十分出色,我们非常善于观察群体里的情况,得到一个“内部标准”,然后拿来和自己对比,调节自己的判断标准和行为,使自己变得合乎规范。

实验中,亚裔小姑娘观察了两次群体表现,得到了一个规律:听到“嘀”响就要站起来。接着,她又把这个规律和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对比,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我不这么做,可能会被排挤。

于是,她迅速调节了自己的行为,在第三声“嘀”响的时候,她和大家一样站了起来。虽然她并不知道为什么,但这让她感觉舒服多了。

别让盲从把你带沟里去了

有人觉得,盲从也没什么不好,听到“嘀”响站起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它让自己更安全,那么你会怎么看待接下来的这些盲从呢?

  • 2009年,福建出现台风登陆导致海水污染,海盐无法食用的谣言,多地出现食盐抢购潮,谣传过后,很多家庭面对小山一样的盐傻了眼。

  • 年近而立,周围的人或嫁或娶都有了家庭,剩下你成了特立独行的异类,周围的侧目让你如坐针毡,于是匆匆放弃“执子之手”的信念,找个差不多的人终了此生。

  • 父母想让孩子得到一个幸福的童年,却被周围的竞争风潮吞没,不管孩子喜不喜欢,先一股脑把英语班、奥数班、钢琴班、跆拳道统统报上。

  •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自己珍爱的事业,但周围的人却认为不够稳定牢靠,在无数“工作稳定”的思想影响下,你最终放弃了自己的选择,顺从了其他人的标准。

盲从给了我们什么非常清楚:

我们看起来更合群、感觉上更舒服一点。

但盲从使我们失去的呢?

聪明如你,想必不难回答这个问题。

给你的建议

当你通过独立思考、理性分析,跟从内心的声音做出选择后,就算它异于他人,请不要轻易放弃。

在坚持的路上,一定不断会有盲从者对你进行善意的说教和规劝,劝你放弃不同,遵守大众的规则,但他们并不是你,不可能完全理解这份坚持背后的意义。既然确定这一选择是经过理性思考、并且发自内心的,又何必为了盲从牺牲自己的幸福呢?

当我们摆脱盲从,预见了更好的自己,我们也希望帮助周围的人找到他们更好的自己。向他们展示不盲从的幸福,从心出发,建立一份轰轰烈烈的事业,获得一份安静恬淡的生活。

当前分类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分类

人,越懂事,越委屈

人, 越坚强,越没人帮助, 越懂事,越没人在乎, 越大度,越没人看重。 不管你多么善解人

狼的野心,值得学习

狼, 虽然凶残,但是勇敢, 不会学狗,夹着尾巴逃走。 狼, 虽然冷酷,但是重情, 不伤同类

真心难有,知己难遇

认识人很多,真心没几个 朋友有无数,知己太难有 人识人,心见心 陌生到熟悉,是缘份 看穿

人生已过半,中年心最安

时光匆匆,时间无情, 转眼之间又一年, 人生已过半,年龄不细算, 且活且珍惜,且过且安逸。

趁我们还未老

趁我们还未老, 不要忧愁和烦恼, 是非恩怨别计较。 当下艰难,别想太多, 余生不长,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