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坚持是品格,改变才是智慧

2017-10-15 雨露文章网

在多数人眼中,坚持与改变总是对立的。其实坚持与改变,不是对立,而是统一的。坚持的是最终梦想,改变的是达成梦想的方法与途径。

坚持固然是种品格,改变同样具有大智慧,适时地改变是为了让自己走的更远。一味坚持与盲目改变都不可取。

坚持固是品格

作为一个影响晚清民初政坛的人物,梁启超终其一生都在追求救国良方,救国救民可以说是梁启超的毕生信仰。

从上书请愿到虎口逃亡,从捍卫民国到讲学著书,梁启超走的每一步都是救国救民之路。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不变的是信念,坚持的是梦想。在日十五年,旅欧一年,他始终都在寻找“救知识饥荒”“救精神饥荒”的办法。

民国七年,梁启超告别政治,退守书斋,他称自己“所效之劳,不足以偿还所造之孽也”。

虽说告别政治,但民众与国家从未离开过他的心头。用梁启超评价自己的话,爱国救国是他坚持一生的事。

“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爱国。我的一贯主张是什么呢?就是救国。我一生的政治活动,其出发点与归宿点,都是要贯彻我爱国救国的思想与主张,没有什么个人打算。”

坚持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但坚持并不一定总是正确的,如果坚持错了方向,那么勇敢改变也是一种智慧。

梁启超的坚持,是始终坚持爱国原则,萧公权说他“终其一生,悉于国耻世变中度过,蒿目忧心,不能自己。故自少壮以迄病死,始终以救国救民之责自任”。

梁启超晚年也曾对他的学生说,他是有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的,决不是望风转舵、随风而飘的投机者。

坚持是一种品格,是生命的一种毅力。人生因为有梦想,而变得有动力,而梦想的实现需要坚持。

坚持是一种品格,能作为品格的坚持,绝不是在细节方法上认死理,在小事上锱铢必较,而是对原则对梦想的坚守。

改变才是智慧

梁启超的“善变”是出了名的,胡适说“我们跟他走到一点上,还想往前走,他倒打住了,或是换了方向走了”。确实,梁启超一生观点多变。

初时,他跟随康有为,支持君主立宪;后康有为高举保皇旗帜,梁启超思想却逐渐起了变化,民国建立后,康有为积极复辟,梁启超与康有为决裂,称“我不能与老师共为国家罪人!”

梁启超也曾与孙中山关系密切,其思想在一段时间内转向民主共和,后两人也分道扬镳,但在袁世凯称帝后,二人又合作讨袁。

梁启超也曾寄希望于袁世凯,希望袁世凯在开明专制的基础上稳步实现立宪、共和的过渡。所以当袁世凯邀请他入阁时,他欣然同意了。1915年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公开反对袁世凯。

你可以说他善变,但却并不能用梁启超的这种善变去否定他。要知道梁启超所处的时代就是一个大变动、大转型的时代,他的善变,是想努力适应这个时代,并跟上这种变化。在坚持原则、坚持梦想的基础上,适当改变方法是智慧的。

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曾说“明智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而不明智的人只会坚持要世界适应自己”。当我们走在实现短期目标或最终梦想的路上时,可能会感到方向出了偏差,这时又何妨改变一下呢?

拥有坚持的品格固然了不起,但如果不懂变通、不知改变,那就是执拗。生活中,只有我们主动去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来适应我们,“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不失为一种智慧的选择。

坚持与改变就像一对孪生兄弟,既具两个独立性,又有一致性。坚持的是原则内核,改变的是外在方法。坚持是改变的目的,改变是坚持的底色。只有坚持梦想不动摇,改变才能发挥作用。《史记》中说“周失之弱,秦失之强,不变之患也。”坚持固然可贵,但改变才是智慧。

当前分类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分类

人,越懂事,越委屈

人, 越坚强,越没人帮助, 越懂事,越没人在乎, 越大度,越没人看重。 不管你多么善解人

狼的野心,值得学习

狼, 虽然凶残,但是勇敢, 不会学狗,夹着尾巴逃走。 狼, 虽然冷酷,但是重情, 不伤同类

真心难有,知己难遇

认识人很多,真心没几个 朋友有无数,知己太难有 人识人,心见心 陌生到熟悉,是缘份 看穿

人生已过半,中年心最安

时光匆匆,时间无情, 转眼之间又一年, 人生已过半,年龄不细算, 且活且珍惜,且过且安逸。

趁我们还未老

趁我们还未老, 不要忧愁和烦恼, 是非恩怨别计较。 当下艰难,别想太多, 余生不长,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