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最致命的差距是什么?

2017-10-16 雨露文章网

安吉拉·李是美国一所公立学校的数学老师,她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智商高的学生成绩不一定好,相反,很多智商没那么高的学生反而取得了好成绩。

也就是说,智商并不是决定成功与失败的唯一标准。

后来安吉拉·李重回大学攻读心理学硕士,开始系统地研究“是什么最终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成功?”。

他们调查了西点军校的军官、高级教师、销售精英……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

这个特征不是漂亮的外表,不是社交能力,不是强健的体魄,也不是高智商。

是毅力。

只要你有毅力,很大程度上预示着你会成功。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培养毅力?

目前最有效的培养毅力的方法是斯坦福大学Carol Dweck提出的“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的核心观点是:人的学习能力是可以改变的。

与之相反,“固定型思维”则认为人的才能是天生的。

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这两种思维会直接导致两种结果——

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这就是自己的极限,回天无力,于是选择放弃;

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如果再努力一点,就可以做得更好。

前者把失败当成世界末日,后者把失败当成挑战和学习的机会。

最致命的差距,是思维方式的差距。

成长型思维是不相信宿命论的。

“你这种智商考不上大学的。”“那我多考几次。”

“你家里那么穷,怎么创业?”“钱我可以挣。”

“你追不到那个女生。”“先追追看。”

与结果比起来,更在意过程;

与失败比起来,更在意积累的经验;

这就是成长型思维,不相信“人的命,天注定”,而是永远保持不断发展,不断进取的状态。

儿子数学考了59分,他站在爸爸面前,低着头,紧张地捏着试卷。

爸爸可以说:“你怎么连及格都考不了,这辈子甭想学好数学了!”

爸爸也可以说:“哇,差一分就能及格了,前途无量啊小子!”

第一句话,除了爸爸发泄了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却没有一点好处。

孩子只会越来越怀疑自己:我可能真的不是学数学的料。

第二句话则能让孩子明白,他离及格已经很近了,下次只要再多努力一点就能变得更好。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极其重要,这能让他们更加积极的面对失败,而不是一触即溃。

改变你说话的方式,就是在改变你的思维方式。

以下八句话是培养成长型思维里最经典的“八个改变”。

1.“我听不懂。”变成“我是不是忽略了什么?”

2.“我犯错了。”变成“这个错误让我学到了一些东西。”

3.“这太难了。”变成“我可能需要更多的努力。”

4.“已经很好了。”变成“这真的是我最好的成绩吗?”

5.“我只能做成这样了。”变成“我可以再试试。”

6.“我永远不可能像他一样聪明。”变成“我应该向他学习。”

7.“我不是太擅长这个。”变成“我正在提高。”

8.“我放弃了。”变成“我最好再试试其它的方法。”

只有在绝望的情况下,我们才会选择放弃。

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一旦失败就更容易产生绝望,所以他们更容易选择放弃。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则把生命看成是一个不断向上的过程,把每一次失败都当成一块垫脚石,不会轻言放弃,所以他们也更可能获得成功。

知乎上有一个问答很精彩,

问,“如何走出人生的阴霾?”

答,“多走几步。”

当前分类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分类

人,越懂事,越委屈

人, 越坚强,越没人帮助, 越懂事,越没人在乎, 越大度,越没人看重。 不管你多么善解人

狼的野心,值得学习

狼, 虽然凶残,但是勇敢, 不会学狗,夹着尾巴逃走。 狼, 虽然冷酷,但是重情, 不伤同类

真心难有,知己难遇

认识人很多,真心没几个 朋友有无数,知己太难有 人识人,心见心 陌生到熟悉,是缘份 看穿

人生已过半,中年心最安

时光匆匆,时间无情, 转眼之间又一年, 人生已过半,年龄不细算, 且活且珍惜,且过且安逸。

趁我们还未老

趁我们还未老, 不要忧愁和烦恼, 是非恩怨别计较。 当下艰难,别想太多, 余生不长,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