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忍辱负重造句

2014-08-25 雨露文章网
    1、你肩膀上责任越重,就要越能忍辱负重,才可能完成大业。
   
    2、她在走上了女强人的道路后,还是摆脱不了人情礼仪的认定和束缚,致使四面八方各种势力的代表人物最后都称颂她,完成了一个忍辱负重的贤惠女性形象。
   
    3、受这一观念的影响,我国的税法变成了税收管制法,纳税人本来是国家财政的衣食父母,却在税收征收中忍辱负重。
   
    4、探讨清末国粹主义思潮,使我们深切感悟到,一个落后的民族要敢于在反抗外来侵略中学习敌人,在失败与挫折中反省自我,在炼狱般的煎熬中追求新生,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与忍辱负重。
   
    5、学生们深深地体会到纤夫的生活是多么苦难,他们忍辱负重,坚韧不拔,踏平这世界的不平之路!
   
    6、不知是出于对人力车业影响的愧疚,还是忍辱负重的权宜之计,电车与公共汽车业者平常小心谨慎,尽力避免与人力车的任何冲突。
   
    7、当年句践为了复国,忍辱负重,历尽艰辛。
   
    8、如果我们选择了第二种情形,人类的整体利益受到了巨大的损害,但我们作出选择者是自己忍辱负重,没有让无辜者遭受额外的冤屈。
   
    9、学生领悟越王勾践之所以能转败为胜,是因为他具备了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立志图强的精神。
   
    10、没有他这种舍身忘我、忍辱负重的精神,就没有今天我们的成功。
   
    11、此外,还有一些文人,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忍辱负重,赴汤蹈火,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12、在为历史人物立传时,对那些奋发有为特别是那些忍辱负重之士给予了高度的赞扬,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的烈丈夫。
   
    13、战争时,往往有许多无名英雄忍辱负重,做着反间的工作。
   
    14、为了破案,他背着叛徒的罪名,忍辱负重,担任卧底的工作。
   
    15、同时,各服务提供商面临博弈,对于博客,服务提供商都想收费,但谁也不敢率先收费,因为习惯免费的网民会还不犹豫的流向其他服务提供商,因此博客服务提供商目前的最优决策只能是忍辱负重,等待时机。
   
    16、一百多年的表明,从苦难深重的中国出国留学的,都是忍辱负重,发愤图强,为祖国强盛而拼搏,去投入一场战斗。
   
    17、公司经营失败后,他忍辱负重,多方奔波,希望能卷土重来。
   
    18、在道歉问题上的中庸之道,体现在非常重要的场合,很多被冒犯的一方会选择以大局为重,忍辱负重。
   
    19、为了争取婚姻自由,她大胆与爷爷野合,为了给恩人报仇,她不惜牺牲自己,她敢做敢当,大胆泼辣,具有极强的反叛精神,她的形象与我国传统女性忍辱负重,温柔贤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九儿成了张艺谋打破常规的典型人物。
   
    20、赛珍珠看到这里的女性作出的选择完全有别于自己的母亲和传教士妻子们的忍辱负重或默默抗争。
   
    21、作为劳动力供给者,新生代农民工面对厂方提供的低廉工资待遇和恶劣工作环境,不再像其父兄一辈那样忍辱负重,无所作为。
   
    22、诗人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由单纯热情的少女,到忍辱负重的妻子,再到坚决决绝的弃妇的典型。
   
    23、教育者应将青少年遭受挫折的时候视作教育的时机,启发他面对挫折时,要能忍辱负重,拼博进取,尽力克服挫折情境,消除由挫折引起的消极因素,努力把挫折变为激励自己奋发进取的积极因素,自觉培养耐挫折能力,积累人生经验,以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
   
    24、人在青年,当认识自我,谦虚谨慎,忍辱负重,卧薪尝胆,而不能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心猿意马,胸无大志。
   
    25、如果这是任务所需,我愿意忍辱负重,勉力而为。
   
    26、当刘洪凶相毕露,杀死丈夫和王安后,她为了保住腹中胎儿,与刘洪机智周旋,忍辱负重十八年,终于配合儿子为全家报了大仇。
   
    27、不争功诿过,敢担风险,敢负责任,不迁怨他人,不以势压人,必要时不惜忍辱负重,委曲求全。
当前分类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分类

意境唯美动人的诗词

山一重,水一重,山高路远未相逢,相思在梦中。 月无影,人有情,寻寻觅觅在路中,把酒祝东风。 山一

秋雨绵绵,与秋雨有关的诗词知多少

《山居秋暝》 王维(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纳兰性德诗词精选

1.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

那些美到极致的古诗词,哪一句是你喜欢的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2 .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描写秋天最美的诗词、还记得几首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太湖秋夕》 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