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好了,新年也就平淡了。
那天与传达室的老人谈新年。他说,过去人们过年,那可真热闹,因为有好饭可以吃,有新衣服可以穿。一年之中就数新年那天最隆重,把平常吃不上的东西摆到桌面上,把穿着带补丁的衣服脱了换上新衣服。你看现在天天吃好的,穿新的,过不过年也一个样了。
六十多岁的老年人都是走过穷日子的人,他们回忆过去的年,总是露出幸福的表情,可是现在天天过年也就觉得没意思了。人说“物以稀为贵”,而过年并不稀奇,人一生过不了多少年,也过不了多少天,每一天都很重要,最要紧的是心情。心情不好什么日子都是平淡无奇的。
谈到过年,我十五年的女儿,居然也就出了“长大真没意思”的话,我知道,她是意识到长大就有了责任,她现在必须努力学习,而学习又是那么的苦那么累,这之后就是考大学,找工作,谈对象,谋生活等等。属于她的责任越来越多,而她内心所承受的担子上在不断地加码。
过年越来越平淡,是因为人们适应了幸福,成天泡在苦痛之中,才能很好地感觉幸福的滋味,有苦才知甜,然而现在不论大人小孩都对过年的态度淡然了许多。因为大家似乎知道了,其实每一个新年都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
说实话,二十年前我就对过年失去了全新的感觉,几乎都是在走过场,扫扫房子,买点年货,与人们互相祝愿等等,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做一些习惯性的事情。如果说真有什么高兴的气氛,那还是很多年前的大年,好像那时高兴的滋味并未恳切,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然而仔细想起来就怅然若失,因为属于我的新年已经变了样子。
我也是从穷日子里走出来的孩子,十多岁时,总是穿着补丁衣服,褂子上,裤子上,鞋子上都有补丁,过年的时候,母亲不是弄一件新褂子,就是弄一件裤子,每年可以肯定的是给我做一双千层底的新鞋,我最喜欢穿母亲亲手做的鞋子,可是后来,过年她会到镇上给我买,我问她为什么不给我做了?她说,做不动了,特别是纳不动鞋底子了。我不再强求,我也知道,父母确实老了。
再后来,每年都有全身新衣服,父亲工资也高了,而且最大的变化是我再也不穿有补丁的衣服了。接着我就去了北京,在那里读师范,我知道家里穷,所以常常买一些便宜的衣服,一年为自己买好几件。到我上班的时候,过年的滋味已经趋于平淡。
明天就是除夕,偶尔听到外面有鞭炮声,小区里不少人家挂起了灯笼,阳台上红红的,节日的气氛,过年的派头显示出来了,但我心里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是的,节日并不能让我高兴。大家都说,过年红火的是孩子们,吃喝玩的花样多了,还有压岁钱。我觉得更主要的是小孩子们盼望着长大,的确,他们都长大了一岁。
长大了就好吗?如果孩子们知道长大了并不好玩,那么他们还会盼望吗?还会。因为成人的世界对他们来说是神秘的,人总会对未知的领域有所向往,特别是他们将要去或必然要去的地方,期盼是急切的,过年就意味着临近。
也许我平淡的感觉有加入成年人后的失望有关,也有对生活好起来之后适应性有关。并不是说,生活穷一些,过年就开心一些,也不是说平常日子里吃好的穿好的,就觉得过年没意思。而是我意识到新年的那一天其实应该是平淡的一天。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它没有我初见心怡的女子时那么激动人心,没有我拿到辛苦之后挣到钱时的那种得意之色,也没有高朋满座开怀畅饮时那种忘乎所以的乐趣,甚至比不上我痛快淋漓地写出一篇文章之后那样踌躇满志。
后天,就是新年了,那将是一个平淡的日子,像一万年前,人们不知道有新年这回事一样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