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厌网也关情

2011-10-27 雨露文章网

一位同事,单位有名的网瘾者,自诉厌网了。人说这是可喜变化,我说不然。此同事对网“瘾”到“厌”,实际是情在作怪,“触电而涉情”和“失情而断电”都是形式而已。

厌网者,其实是网瘾的一个极端和特殊的形式。人们普遍关注的网络成瘾症其实是有其年龄特征的,中年而言,网瘾,主要瘾在情上。

一是趣情,玩网者。他们童心不泯,对电脑技术感兴趣,又从电脑“发烧友”发展成“网虫”。这类人群目前为数不多,互联网发展早期较多。随着电脑硬件的平民化,软件界面的大众化,电脑服务的社会化,这个人群在缩小。

二是泄情,放松派。中年人在现实中扮演着的角色多有挑战,限于角色和身份,情绪常得不到正常发泄。网上交往和聊天,匿了实名,远了熟人,有了放松和发泄的机会。

三是恋情,已婚网恋。多发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夫妻双方都有不错的职业和较高文化程度的人群中。大多是由于婚姻生活中的厌倦感造成的,婚姻之初的激情消失殆尽,疲倦感袭上心头,一旦有渠道可以寻求激情和慰藉,控制不好就难以自拔。

网络涉情的可爱之处是互动。互动就有一个反馈的问题。当来自网络的反馈信息与个人的期望正向时,就会增加吸引力,甚至有依赖性,就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成瘾性。而当来自网络的反馈信息与个人的期望有距离甚至反向时,会产生挫折感,厌网是其表现形式之一。说是厌网,其实这个厌字应该加个引号的。

气网之“厌”。与现实同样,人们在网络的活动总是有一定的空间和倾向的。在某个平台活动时间长,熟悉了,就产生了感情。因为有好感,期望值就高了,因为熟悉,发现缺点的机会多了。当作为自己活动平台的网络工具不尽人意时,容易失望,容易“恨铁不成钢”。就如老子嫌自己的儿子不争气,而说讨厌儿子一样。越是说着讨厌,鼠标越是不停的点击。

落寞之“厌”。可能是因情所伤,可能是欲情不及。或者是一段海枯石烂的网情突然失去了,或者看着别人轰轰烈烈的做着网恋大戏,找不到自己需要的感情回应,于是有点落寞,面对自己熟悉的网络平台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于是厌网。

回避之“厌”。涉网经验的不足,经不住网上丰富多彩的恋情的诱惑,对自己情感的控制失度,网恋一菜多碟,在同一网络空间“三角恋爱”,出现感情碰线短路,状态尴尬,须得回避,于是生“厌”。

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各方面的压力非常大,应该提倡在善于工作的同时学会休闲,张弛有度。适当网聊对中年心理会有产生积极的作用,但网络依赖一定要适度、适当、不迷恋,对网络过份的瘾和厌都是不好的。

说实话,涉网而不涉情的较少,涉情而没有困扰的更少,涉网又涉情的中年人要学会通过自我调整来超越困扰。

调整心态。人到中年,在网络里来寻求一点慰籍,或以此抚平心灵上的伤痛,甚至重温一下逝去的浪漫的感情生活,这些都是可以宽容和包容的。但是网络与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游戏规则本质上是一致的。对感情的认真、真诚、节制、守信是十分重要的。

网瘾其实可能情瘾,节制就好。厌网,其实可能是情伤,不必责怪网络的无情,自我调节为要。每一个涉网者都有义务为创造美好的网络世界而尽力,也应看到个人的能力是无法从根本上左右网络世界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适应之。不必太“瘾”,总要走下网络,在现实中生活的。不要“厌”网,如同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或单位,不管给你留下的是什么,但是你总有割舍不了的情,不要难为自己。

调整行为。涉网不是中年舒压和解决婚姻厌倦感的唯一的办法。聪明的办法也许是从网络中学,到现实生活中自己婚姻里用。

当前分类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分类

别难过了

不要愁眉苦脸了, 每天都有很多事要忙, 人生还有很多关要闯, 与其在这浪费时间, 不如找点

送给看了此文,感同身受的人

有时候, 莫名其妙的烦躁, 很想躲在没有人的角落, 一个人大吼大叫。 有时候,

不知不觉中,我们老了....

时间在走,年龄在变, 从童年到少年,是快乐, 从少年到青年,是热情, 从青年到中年,是无奈。 人生

我们只是普通人...(写进心窝)

我们只是普通人, 没有雄厚的资产, 没有显赫的家世, 只有一双勤劳的手, 和一颗坚强的

5.20,给自己的情书

亲爱的自己,从今天起,让自己平平淡淡的活着,学着爱自己,你是独一无二的,做个最真实最快乐最阳光的自